1906年, 正当年轻的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圆着他的美满的梦时,他目睹了一张关于日俄战争的时事幻灯片。在画面上,他“忽然会见他久违的中国人了”。“一个绑着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的强壮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人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从此,这一幕便深刻的刻在了年轻的鲁迅的心上,虽历久而弥深,成为他日后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情结——姑谓之“看客情节”。它象一个噩梦一样,死死地纠緾他,统治他,并最终导使他改造国民性思想的萌芽和成熟。
这个看客情结蕴含着巨大的心理能量(弗洛伊德谓之力比多),它通过鲁迅的笔不断地向外释放和转化。扫瞄一下鲁迅的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看客情结的力比多的始动下,鲁迅沿着看客这一独特角度,切入国民性,进行了艰苦的长期不懈的探索,塑造了一系列的看客形象,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看客系统,寄寓了鲁迅“提出病苦,引起疗救者注意”的希冀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
一、看客群像:作为思想上和创作上准备
《呐喊》中的小说,在《阿Q正传》之前,除了《一件小事》和《故乡》外,几乎篇篇都有看客的身影。他们围观鉴赏革命者,作践嘲笑苦难者。
狂人,作为反封建的斗士,他的异乎寻常的言行,不仅遭到封建卫道者的压迫和反对,而且也受到了麻木无聊的看客的围观。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她的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中才出气!”她眼睛却看着我。我吃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369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