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筝优秀课件
《风筝》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鲁迅风筝优秀课件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鲁迅风筝优秀课件 例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认识到亲情的可贵,懂得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放风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风筝带给你们很多很多的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
二、检查学生预习生字及词语积累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的故事?要求边听边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2.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 ),后来我知道自己( ),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 )。
3.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4.全文分为几部分?应如何划分?全文的结构如何?
四、课文精讲
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作用? 此段有何作用?
2.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为什么?
3.既然基调是悲哀的,为何“故乡的风筝时节”却写得很温和、鲜明?
4.“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研读课文第三段:划出我和弟弟对风筝态度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读第四段:划出我发现弟弟偷做风筝后,我和弟弟的神态和动作,我为什么那样做?弟弟是怎样反应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读第五至十一段:回答问题
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3.为什么说不许弟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4.为什么20年来毫不忆及?
5.划出我是想如何补过的及弟弟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后的神态。
6.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
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五、赏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1.意蕴丰富 深刻
2.构思精巧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显得亲切、真实。
3.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这首尾的照应是由实而虚由北京的风筝而想起故乡的春天;又由虚而实,由回忆中的春天进入现实的严冬。
4.语言精当
5.联想的运用
六、引导讨论:
1、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不少玩具吧?选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
2、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3、想想现在有没有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现象?
五、教师小结: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光顾着玩,因为学习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能带给我们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劳逸结合,该玩耍的时候玩耍,该学习的时候学习。
六、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下周五的语文课交。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本人认为存在着以下问题:
1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在讲解过程中没能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
2 在教学环节中:过于突出介绍作者;另外选取的听读材料,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各环节的设置不够新颖。
3 整个教学还是属于传统式的,没有渗透新课标理念。
鲁迅风筝优秀课件 例2
教材简析:
《风筝》一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鲁迅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对于文章的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审视: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从亲情角度去理解,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等等。我认为教材的“点”更在对“精神的虐杀”的觉醒与反思,所以教学时以此为要点,逐步挖掘开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诗,学生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尽量考虑让学生扣紧文本、深入思考、合作探究,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感受,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2654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