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激情。”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的字用的。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去,来不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我说:“随便。”他说:“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面条子吧!皇帝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饸饼子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站着,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1、从上下文推断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1)时弊:________________
(2)泰然: 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了哪三件事?各表现鲁迅先生什么思想品质或性格特征?
(1)第一件事:___________表现了重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___________表现了重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件事:___________表现了重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
3、将本文与《一面》比较,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面》写的是青年售票员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本文写的是鲁迅先生与青年学生的师生交往。 B、《一面》三次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突出“瘦”的特点,突出鲁迅先生把一生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C、本文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突出“耳上夹铅笔”的细节,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教学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D、本文与《一面》,写的都是鲁迅先生与青年的交往,都表现了鲁迅先生关怀爱护青年这个主题。
参考答案:
1、(1)当时社会的弊端 (2)毫不在意的样子
2、(1)鲁迅先生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引导青年,诲人不倦
(2)鲁迅先生改讲义;教学认真,一丝不苟
(3)鲁迅先生在小饭摊上用餐;平易近人,待人随和
3、D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217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