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刘禹锡的《陋室铭》篇幅短小,内容却很丰富,主题突出。它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在表现手法上,把议论、描写、记叙、抒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
《陋室铭》欣赏
刘禹锡,是唐代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有革新时弊的政治主张。曾官监察御史。早年与柳宗元一起参加王丕、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活动,为中坚人物。革新失败后,长期被贬谪在外作地方官,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官终检校礼部尚书。不得意的仕途生涯,使刘禹锡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认识,因此在诗文中对朝政多有讽刺,以致为权贵所不容。但他意志坚强,蔑视权贵,晚年仍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他是唐代享有盛名的大诗人,许多诗歌至今为人们所传诵。他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古文运动的胜利,也有他的一分功劳。相比较而言,他的散文一般人知道的少一些,但并不能说他的散文成就不高。这里要介绍的一篇短文《陋室铭》,就是一篇人人称道的托物言志的好文章。
原文的开头是这样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篇短文的宗旨是要通过对陋室的赞美来表达自己高尚的志行的。为了说明漏室的可爱,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了一个人人都会点头称是的标准:山不论高低,只要有仙人居住其中就会远近闻名;水不论深浅,只要蛟龙潜藏其间就成为灵异之水。这样,笔落根生,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想紧紧抓住。根据这个标准,作者随即点出了自己要肯定的事物,点明文章的主旨:只要我有高尚的道德,这简陋的住室也会获得芳名。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其中还含有美丽的比喻。作者把仙山、龙泉与陋室并论,这本身就是对陋室的崇高赞美,而且体现了作者志向高洁,不同凡响。
给陋室如此崇高的评价,名副其实吗?这是读完第一段后每个人必然要发的疑问。下面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几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这里作者首先描写了住所的环境:绿色的青苔长满了台阶,青青的杂草生在门庭。作者没有多耗笔墨,只选取了两个典型事物,就把室的陋相刻画了出来,既简练,又非常形象。一“上”一“入”,使人如见野草青苔生长的趋势,给人以“动”的感觉,一“青”一“绿”,色彩浓艳,给人以“美”的享受。细玩此句,你会觉得,陋室无荒凉冷落之景,反有清新悦目之情。这里,作者的高洁志行又可见一斑。
接着介绍活动于陋室中的人:言谈欢笑的是学识渊博之士,来来往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人。“鸿儒”在本文里是指那些积极主张政治革新而被权贵所忌的人,“白丁”本指平民,缺少文化的人,这里则指那些窃踞高位,满腹秕糠, 骄奢淫逸的官吏。愿意到陋室集会的是那些和作者志同道合的人,而那些昏庸的权贵,只知道在华屋里醉生梦死。作者在这里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爱憎。一个“笑”字,活现了作者跟鸿儒集会的自豪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同那些权贵不妥协的态度。
接下来写陋室里的活动:可以弹奏朴实无华的音乐,可以阅读佛经。没有粗鄙的音响扰乱听聪,没有公事文书来劳乏身心。文中的乱耳的“丝竹”,应是指朝廷衙门筵宴、朝见时的各种音响。刘禹锡对当权的昏庸无能之辈,对这些人纸醉金迷的生活是不齿的,一个“乱”字就活画出了作者的厌恶之情。在作者看来,不同这些人一起品丝竹,一起劳案牍,而在陋室之中自由自在地“调琴阅经”,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把陋室的心旷神怡的活动同朝廷的仕宦生活对比起来写,就能衬托出作者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证明陋室的可爱的有确凿的道理的,绝不是故作风雅,强装笑颜。这样写,还把作者在这篇短文所表现的思想与当时社会现实生活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从而充实作品的内容,揭示了作品的政治意义,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观点,在当时来说,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对全文作了总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庐是诸葛亮隐居南阳时住的房子,诸葛亮在这里一边“躬耕陇亩”,一边注视、研究天下大势。子云亭是西汉扬雄(字子云)的住宅,在成都少城西南,亦称草玄堂,扬雄曾在这里著《太玄》一书。孔子语出《论语·子罕》,原文是:“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段话的意思是:陋室啊,可以同诸葛亮隐居南阳的草庐,扬子云的草玄堂媲美。这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居住在这里,能说它陋吗?这结尾写得很巧妙,别具一格。作者没有直述自己的心境,而是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精练、含蓄,意味深长,给人以回味的余地。读者如果熟悉诸葛庐和子云亭,并回顾一下第二部分的描写叙述就会知道陋室与历史上的两处名胜有相通之处,就会引起诸如陋室的外观、作者的心怀抱负等一系列联想、探索,就能悟出作者在使用典故时拈来得心应手,属之又天衣无缝的艺术手腕的高超。结尾这样写,还与开头作了呼应,如果说篇首以仙山、龙泉作比,虽奇特但不免有不可捉摸的抽象之感的话,那么,篇末以诸葛庐、子云亭为喻,既形象、具体,又使人觉得可寻可见。而且,首尾均现一“陋”字,这使文章紧扣中心,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作者通过典故的运用,不仅为陋室增光,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高洁志行作了醉心的自赏。这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也是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全文可知,在这篇短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的意趣,反映了作者不与权贵妥协的斗争精神,这些读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刘禹锡毕竟是士大夫中的一员,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短文中也流露了自命清高的不健康的思想。在他的陋室中,“往来无白丁”,这个“白丁”自然包括穷苦的老百姓在内,这就表露了他的阶级偏见。同时,作者虽有革新之念之举,但在失败后,找不到出路,只好以读经求佛来消极遁世。这些消极因素虽然不是主要的,但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并加以批判。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我认为成就较高。它篇幅短小,内容却很丰富,主题突出。它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在表现手法上,把议论、描写、记叙、抒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并且应用比喻、排比、对偶、对照、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语言的造诣也较高,它的句式短,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或六言,交替使用。全文除最后一句,其余均押韵,犹如一首散文诗,因此,它的语言明快、活泼,音韵铿锵,充满了节奏感,与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趣显得很和谐。
现在,让我们把《陋室铭》再完整地读一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oushiming/264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