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其中的游记,以“永州八记”最为著名,《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并不是说这一篇最好,而是这一篇比较适合初中生学习。学习什么呢?主要是学会理解抒情散文中景物和作者心情的关系。
作者此时政治失意,生活也比较清苦,《小石潭记》并没有给人备受打击、精神苦闷的感觉,相反,倒是很开心。我们要欣赏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山水之乐,而且是这个乐的特点,尤其是这个乐的过程。
文章写的是美好的景致和心情:中心是石潭,但是如果直接写潭水之美,就太简单,没有体验发现的过程了,因而作者并不从看见潭水之美开始写,而是先写听到的水声之美。美到什么样子呢?“如鸣佩环”。佩环是玉质的,玉环碰击的声音是美好的。环佩之声在古典诗歌和散文中都和高贵的身份、美好的品格联系在一起,这就不仅是声音之美,而且有品格之美的联想。其次,这样美好的声音,还不是直接听到的,而是隔着竹林,而且是篁竹,密密的竹林,这也是与经典的诗意相联系的,《楚辞·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泉水之声是美的,隔着竹林听这声音,整个画面很有层次感和纵深感,而且能显示逐步发现的心理体验的过程,美好的感觉就有了延续性。由于这两层的铺垫,还没有见到潭水,作者就被感染了:“心乐之。”但是,篁竹虽然美,却成为欣赏潭水的障碍:没有路。于是接下来要“伐竹取道”。这说明,听觉之美的程度不同凡响,非要看看不可。这是第三层铺垫。
三层铺垫,把读者的期待强化了,接下去就是开门见山的笔法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iuzongyuan/146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