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刘长卿的作品,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代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翻译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阅读答案一
(1)诗的中间两联,都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中间两联写登台所见之景:荒凉无人的野寺,隔水幽深的云峰,西下的残阳,破败的古台和空旷的山林。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思乡念家的悲凉情感。
(2)评论者认为“寒磬满空林”一句,尤为传神,请简单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答:“寒磬满空林”一句之所以传神,在于它的插入使得在一派静景中回荡起晚暮的钟声,从而以动衬静,以满显空,让人感觉更加空旷悲凉。
阅读答案二
【1】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第三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登台,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怀乡思归的感情(1分);凭吊零落萧条寂静的南朝古迹,触景生情,抒发了朝代更替(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世无常)的惆怅悲伤之情。(2分)
【2】从视觉和听觉(2分)的角度写景,写诗人看到夕阳依旧照在吴公台上,听到悲凉的钟声在寂静的林子里回响(分析1分)。从而描绘了悲凉、寂静(意境2分)的环境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iuchangqing/287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