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书香门第 同道伉俪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她的父亲李格非,为北宋文章名流,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元祐间,“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继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学士之后,和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具文名,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他精通经史,长于散文,而且有很高的诗词修养。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善属文”、“工词翰”,颇有文化素养。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使李清照自幼就受到了熏陶,为她日后所取得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清照在山明水秀的家乡度过了幸福安适、天真活泼的童年时光。平日里她经常和姐弟们一起读书、游戏,不是在花园里荡秋千,就是到郊外去欣赏优美的风景,还经常吟诗填词、展纸作画。李清照天资聪颖,记忆力非常强,据说能够指着堆积的书籍,说出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她从小就有好胜心,为了显示、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才能,她做诗喜押“险韵(一种韵部很窄,字数较少的韵)”。不到十一岁,她的才华就闻名于乡里,被前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
李清照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字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长李清照三岁。父赵挺之,字正夫,历官监察御史、太学博士、礼部侍郎、尚书右丞,直至尚书右仆射(丞相)。传说赵明诚小时候曾做过一个梦,梦中读了一本书,醒来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赵明诚如实告诉父亲。父亲听了非常高兴,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你将来可能是“词女之夫”啊!这则传说很有浪漫色彩,但却说明赵、李的姻缘十分美满。
事实也正是如此。赵明诚和李清照,确是一对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妇,收藏碑刻、赏鉴文翰的共同爱好,使他们婚后的感情更加真挚热烈。夫妇俩有时到郊外春游,有时参加亲朋的宴会;或者在诗词上互相唱和,或者共同研究金石书画,志趣相投,形影不离。赵家久富收藏,赵明诚受到家庭影响,自幼“读书赡博”,“酷好书画”,搜访前代金石刻词。由于不断钻研,积累了渊博的金石方面的知识,成为宋代继欧阳修之后又一著名金石学家。刚结婚时,他还在京师太学读书,自己没有经济收入,但是却经常把衣服押在当铺换钱,去逛大相国寺。大相国寺是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最大的庙宇,寺内设有“瓦市”,类似今天的集市,销售各种书籍、古玩和字画。看到中意的碑文和字画,赵明诚就千方百计把它买回,与李清照“相对展玩咀嚼”。李清照为了协助丈夫搜集文物,在家庭生活上也尽量节俭。在京师时,有人曾拿来一幅南唐名画家徐熙的《牡丹图》出卖,要价二十万钱。二十万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他们当时虽为富家子弟,一时也不易筹集。李清照夫妇对这幅画爱不释手,留在家中欣赏了一夜,终于因为付不起钱又还给人家,为此他们怅惘了好几天。他们考证古代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买书、藏书、校书,朝夕以书为伴,终日沉醉其中,过着平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幸福生活。
婚后两年,赵明诚出仕。赵、李二人少则需小别数月,多则要分居一年半载,虽然时间比较短暂,但这常常牵动李清照的离情别绪。夫妻二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表现得情意绵绵。传说有一年赵明诚出仕在外,李清照独自在家,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就填写《醉花阴》一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读后,叹赏不止,自叹弗如,却又想超过她。于是,他闭门谢客,三天三夜得词五十阕,然后将李清照的作品混在其中,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玩赏再三,最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从此以后,赵明诚甘拜下风。
然而好景不长,李清照过门不久,北宋王朝内部的新旧党争日趋激烈。她的娘家和婆家,均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
李清照婚后第二年,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而她的公公赵挺之却一路升迁,赵、李两家在激烈的党争中,变成了完全对立的两派。按照当时的情况,她一个过门不久的媳妇,是不便于表态的;但她那耿直的性格以及她对父亲的深厚感情,使她向身居相位的公公上诗救父,可惜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家人回到原藉。赵明诚虽然没有明确反对父亲,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倾向。崇宁年间,朝廷下令禁止苏轼诗文,还下令毁掉苏轼、黄庭坚所书碑文。而生活在新党家庭的赵明诚,不顾党的禁止森严,不顾“失好于父”,一字一句地搜集苏、黄的诗文,这不仅是出于对艺术的爱好,而且也是以实际行动向蔡京集团提出的抗议;这对李清照来说,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
崇宁五年(1106),宋徽宗大赦天下,毁元祐党人碑。随着党的禁止的开放,李清照婆家与娘家的矛盾,自然得到了缓和,可是她公公赵挺之与蔡京的矛盾却上升了。次年三月,赵挺之被罢官,不久便病逝在京师。
赵挺之之死,好比房屋断了大梁,种种不幸便落到赵家。蔡京诬陷他“身为元祐大臣所荐,力庇元祐奸党”,朝廷先是追夺赠官,接着兴办大狱,将赵氏一家以及在京的“亲戚使臣”统统逮捕,后因查无实据,又把他们释放。此后,赵明诚难以立足政治舞台。于是夫妇二人离开风波险恶的京师,回到青州故第屏居乡里。他们从陶渊明“归去来兮”和“审容膝之易安”两句话中受到启发,把他们的书房称做“归来堂”,把内室称做“易安室”。这是他们夫妇又一次新生活的开始。这期间赵明诚集中精力搜集金石书画,李清照协助整理校勘,白天时间不够,晚上继续工作。平日整理好图书,夫妇二人便饮茶逗趣,或诗词唱和。这十多年屏居乡里的生活,既没有离居的惆怅,也没有都市的喧嚣;既没有家庭里的纠葛,也没有政治上的干扰,过得愉快而又充实。
大约在徽宗宣和三年(1121)秋天,赵明诚出任莱州太守,李清照随同前往。在莱州安顿下来以后,公余之暇,赵明诚仍从事文物的搜集和整理。经过二十年的辛勤劳动,大体上完成了记载着我国古代丰富的历史文物的著作———《金石录》。宋代官制,三年为一秩。赵明诚在莱州做了三年知州,秩满后调任淄州。这时,一场袭击宋室江山的暴风雨已经在酝酿着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iqingzhao/376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