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才女李清照与红楼梦中人物有何渊源呢?我们阅读下文来学习了解相关的信息。
这个话题有点儿奇怪:李清照怎么会和比她晚了几百年的红楼中人扯上关系呢?
且看这样一些句子:
“喃喃负手叩东篱”(第三十八回《问菊》林黛玉)——“东篱把酒黄昏后”(《醉花阴》李清照)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第七十回《桃花行》林黛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泪自长流花自媚”(第七十回《桃花行》林黛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剪梅》李清照)
“风刀霜剑严相逼”(第二十七回《葬花吟》林黛玉)——“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李清照)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第七十回《如梦令》史湘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
不觉得似曾相识吗?
“东篱”这个意象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陶渊明。林黛玉的《问菊》自然是遥遥致意陶令,她对陶渊明高洁的人生境界一直充满仰慕。而李清照也是如此,她的别号“易安居士”也来源于陶令的名篇。
这两位女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还有一点相似:她们都选择了一个很“男性化”的姿态:“负手”,就是背着手;“把酒”,更让我们很容易想起“把酒问青天”来。
这样的姿态,也许在她们的生活里并不见得出现,但是,在她们的内心却很自然地出现。这只能说明,她们的内心绝非庸俗脂粉,而是有着男诗人般的潇洒。
第二对诗句,都用到了“帘外花”和“帘中人”的对比,毫无疑问写下林诗的构思绝对有着化用李易安的痕迹。虽然,我们知道,《红楼梦》中所有的诗句都是作者拟写的,但是创作的基本规律应该是一样的。
第三对诗句在句式上何等相似!林黛玉的诗句中还有这样的句子“鸟自无言花自羞”(第二十七回,《葬花吟》)。
第四对当中的“风”这个意象,有着类似的喻意:摧残美好事物的暴力。这种“风”更多的指的应当是外在世界对自己内心的伤害。
李清照晚年因为再嫁和举报第二任丈夫的违法犯罪行为而名誉受损,暮年孤苦的她究竟受到怎样的白眼和冷落,承受着士大夫阶层怎样的风言风语,外人不得而知却也可以想象。而孤女林黛玉寄人篱下,由于受到贾母的庇护而遭受多少嫉恨,由于宝玉的倾慕又经历下人怎样的闲言碎语,从她和宝钗的“金兰语”当中就可以窥见一斑了。这两句显然有着异曲同工的寄托怀抱之意。
于是,不仅在这样很明显的诗句中,在许多林黛玉的诗作中都化用着李清照的词意: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第四十五回《秋窗风雨夕》林黛玉)——“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李清照)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第七十回《唐多令》林黛玉)——“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李清照)
听“雨”的寂寞意境,对春天的埋怨和感伤况味,都如出一辙。
第五对里,红楼诗句的作者换成了史湘云,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看出其相似之处。
“且住,且住”的呼唤,和“知否?知否?”的责问,都是十几岁少女率真的口角。前者是少女对春天的留恋,后者其实也是——所以要责备侍女的回话,就是因为留恋春天,对一夜风雨之后花被摧残充满遗憾之情。
我一直觉得,如果林黛玉的诗作中更多看见李清照少妇时期充满女性敏感细腻而又俊逸的一面和晚年作品的悲哀凄清,那么史湘云的诗作中则更多看见李清照少女时期作品的俏皮与率真爽朗。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iqingzhao/324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