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说禅之一:会心不远》内容简介】
会心便是契会于心,是将执著的分别之情超越,融会入一乘的心地,在无言之中冥合真谛。
会心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我们在父母温暖的怀抱、情人的深情之眼、苦难者虔诚的仰望中都可体验会心。甚至一朵花的温柔之开放、凄凉之凋零都有会心在焉,有会心的人读了本书必能契会于心,知道那真理不在远处.如六祖所说:“密在汝边!”
恬淡自然,蕴涵佛理,这是林清玄作品的特色,他的文字如清澈的山泉、和熙的清风,散发着淡淡的自然气息。字里行间那富有禅意的世界,让人感觉到感恩与善良,也让人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清香。
在文字中见禅意,在禅意中品味人生。
美丽的辞藻总是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才可以恒久。一切佛法的写作都是在帮人找钥匙。
——林清玄
【《林清玄说禅之一:会心不远》精彩书摘】
1 童年的自己
不久前返乡陪母亲整理儿时的照片,看到一张里面有我的照片,认了半天竟认不出自已是那一个。那是因为我们家依大排行,兄弟就有十四个之多,年纪相差极微,长相也接近,以致连自己都看不出小时候的“我”了。
拿去问母亲,她戴起老花眼镜端详了有一会儿,说:“我也看不出哪一个是你呢!”
然后她指着照片里理光头站在一起一般高的三个毛孩子说:应该是这三个其中的一个。”母亲抬起头来看看我,再看看照片,感慨地说:“经过三十年,真的认不出来了呢!”
我拿着照片,从房间走到门口廊下有阳光的地方去看,想确定哪一个是真正的我,仍然没有结果,使我坐在摇椅上发呆了。正好哥哥姐姐回来,我问他们说:“来看看哪一个是小时候的我?”
哥哥指出是右边的那个,他的理由是我的额头是家族中最大的,那个头最大的应该是我。
姐姐的意见不同,她认为是左边的那个,理由是我是家中男孩皮肤最白的,所以那最白的是我。
奇怪的是,我觉得中间的那个小孩最像我,因为看起来忧郁而害羞,我小时候的个性正是那样。
我们正在讨论的时候,弟弟跑出来,说:“哪一个是你都没有关系,因为都过去了,赶快进来吃饭吧!”
念小学五年级的侄儿听到热闹也跑来,大笑说:“哈!哈!叔叔连哪一个是自己都分不清呢!真好笑。”
是呀!为什么经过了三十年的时间,连自己是哪一个也分不清呢?长夜里,坐在我幼时的书桌前,想到人的变化实在很大,例如住在乡下的时日,偶尔会遇到小学同学,如果不互报姓名,几乎无从分辨。站在生命的恒河岸边,我们的身心有如河水,是不停地向前流去的,是每一刻都在变化的,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不断变化的外表中,我还知道有一个我并未失去,其他的——例如我的身体——早就流逝了。
这就使我想起《华严经》的《菩萨开明品》中说的:“分别观肉身,此中谁是我,若能如是解,彼达我有无。此身假安立,往处无方所,谛了是身者,于中无所著。于身善观察,一切皆明见,知法皆虚妄,不起心分别。”
我们的身体看起来是那样真实明确,实际上是无时不在变灭的,我们对于身体的执著,往往使我们失去明察,如果能看到身心的虚妄,就不会起分别心,也不会执著了。
在《华严经》的《十行品》里也说:“菩萨观去来今一切众生所受之身,寻即坏灭,便作是念:奇哉!众生愚痴无智于生死内受无数身,危脆不停,速归坏灭,若已坏灭。若今坏灭,若当坏灭而不能以不坚固身,求坚固身。”
“不坚固身”正是我们的这个皮囊,它过去的已经坏灭,现在的在坏灭之中,将来必然也会坏灭。“坚固身”就是“圣身”和“清净身”,是那个我们把肉身还诸天地,尚存的那个真实的自我,一般人执著于肉身,因此难以体验不可见及的真身、常身、空身、慧身、金刚不坏之身。
如何来看待我们变化的肉身,才能趋入真谛呢?佛陀教我们要常做“四念住”,就是把心念集中在四件事情的观照上,一是观身不净,二是观受是苦,三是观心无常,四是观法无我。身、受、心、法虽然有所不同,仍是相通的,可以说是“四境合缘”,以身体来说,身体既是不净的,也是苦痛的,又是无常的,更是无我的。一个人如果能时时如是观察,就可以趋入善根,趋入苦、集、灭、道的四圣谛。
我们的身体犹如飞花落叶,转眼成泥,融化于天地之间,可叹息的是我们常见于花叶的旋舞,反而少见树木埋在土中的根本,修习禅道的人就是要善观于相,在飞花落叶之中不沉不没,在肉身坏灭的进程中不动不摇,如实地观察根本实相。
因此,禅宗的祖师常举公案叫学人参“念佛是谁?”“打坐是谁?”“无明烦恼者是谁?”若能参详出那个“谁”,佛性也就呼之欲出了。
最近又要换季,在整理冬装的时候,发现比去年胖了一些,有的衣服又不能穿了,想到不知道要不要减肥来穿这些衣服,心里不禁感慨,我们的身体也是年年在更换的衣服,只是一般人不能见及罢了。
唉唉!假如我在路上突然遇到了十岁时的自己,恐怕也会错身而过,认不出自己了。
喝!哪一个是学人自己?参!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inqingxuan/354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