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比喻在李贺诗歌中的妙用

李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进步青年诗人。他的诗歌比喻极为丰富,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李贺诗歌中的比喻大都涉想奇僻,立意新颖,再加上诗人用来表现这种想象的语言十分优美,这就形成了李贺用比的第一个显著特色:浮想联翩,奇丽新巧,富于浪漫主义气息。例如:“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杨生丧花紫石砚歌》)把石工比作“神”,这已经是高度的赞叹,但是,李贺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踏天”比喻石工攀上险峰,站得很高,用“紫云”这一绮丽的词藻比喻紫色的砚石,用“磨刀割紫云”这一神奇的景象比喻紫色的砚石,用“磨刀割紫云”这一神奇的景象比喻石工采砚石劳动的壮观。这些奇想都从“神”的喻体引出,非常生动形象。平凡的采石砚劳动被描绘得神话般美丽,诗中的浪漫主义气息被渲染得十分浓厚。从这里可以看出,想象对于比喻是何等重要!再看他的《五粒小松歌》前两句,“蚊子蛇孙鳞婉蜿,新香几粒洪崖饭”。第一句写出了小松的形态:满披鳞皮的枝干蜿曲如小蛇;第二句则写出了小松的品格;从几粒新香四溢的松蕊,联想到它高洁的品格,应该为自由自在的古仙人洪崖所享用。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富于浪漫主义气息的比喻,使我们窥见了诗人自己高尚的人格。这说明,在李贺的诗中,奇特的想象、独创的比喻、浪漫主义的气息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以诗人自己独特的生活实践与创作实践作为底蕴,以诗人进步的思想作为灵魂。

比喻在李贺诗歌中的妙用

  形象鲜明,艺术感受真切,是李贺用比的第二个特色。他在取譬的时候,总是力图从一切感受上去建立形象,往往直接诉诸视觉、听觉、触角和脑海里的幻觉。因此形象具体,可感性强,给人的印象深刻,他的咏马名句:“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二十三首》其四)他不是直说马骨很坚强,也不用“马骨如铜”这样一般化的比喻,而是从触觉、听觉上去建立形象。“敲瘦骨”“带铜声”形象多么具体!读者从铮铮然的铜声立即可以联想到这匹马的筋骨是多么强健!李贺对声音的描摹颇具特色,他的《听颖师弹琴歌》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舂竹?”用一连串形象鲜明的比喻来形容琴声的凄楚、超逸、清冷、缥缈、激昂、醋畅,可以说是极尽了琴声抑扬顿挫、高低变化的妙致。因此,可以说,李贺所以能够把转瞬即逝的琴

  声用文字牢牢地钉在纸上,使一捻一拨的妙音。随着连珠缀玉般的诗句一起深深地印进读者的脑海里,主要得力于形象鲜明具体的比喻。

  百锻为字,千炼成句,镂金雕玉,异常精炼。这是李贺用比的第三特色,一方面,他大量使用借喻。借喻一般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本体和喻体融合在一起,以“喻体”为主,因此结构紧密,显得异常精炼。这类例子,如“吴觎道吴刀涩”(〈〈罗浮山人与葛篇〉〉),都以凝炼警策见长。李贺诗中借喻最多,不胜枚举。另一方面,他十分注意字句的铣炼,在很多比喻句中,他能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代替比喻词,不仅使这些诗词所构成的艺术画面十分传神,而且能把诗句锤炼得奇警挺拨,如精金美玉一般。他的《唐儿歌》是两个比喻、两重意思。一是以秋水比喻瞳人,形容男孩有着一双明净可爱的大眼睛;二是以剪秋水比喻眼睛的眨动,进一步写出这双大眼睛扑闪的神态其中“剪”字下得最为有力。它把两个比喻、两重意思,都天衣无缝地凝缩在一句诗中,丝毫不露拼凑的痕迹。

  李贺用比的第四个特色是语意储蓄、感情深沉。他的《宫娃歌》是用比喻来写宫女天真烂漫的痴想:“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撤波去。”它委婉地表达了宫女们内心的复杂感情,含蓄地批判了封建帝王的荒淫冷酷和宫廷生活的黑暗。在《秦王钦洒》诗中,李贺写道:“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这后一句是比喻秦王所向无敌、武力平定天下的。诗中化用了《庄子说剑》的曲故:“天子之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经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由于李贺不是直说“剑决浮云”。就是说,剑光射到天上,天空自然就呈现出碧色,把“决浮云”这一层意思留给读者去体会,就显着含蓄有味。李贺把自己的一些思想感情深深地埋藏在一些比喻里,不肯直接说破,读者如不细读深思,是不易体察的。《勉爱行二酋送小季之庐山其二》有一个古怪的比喻:“荒沟古水光如刀”。那李贺为什么要把水光和刀联想在一起呢?初看颇感费解。细绎全诗才明白,原来当时李贺正处在贫病交加、走投无路之际。小弟因饥饿而远出谋食,兄弟分手,悲痛欲绝。“荒沟古水”,正是这种凄凉心情的写照。“光如刀”,反映了诗人在受到生活的无情逼迫时心如刀绞的特殊感受。在古怪的比喻后面,包藏着无比沉痛的感情。

  李贺诗歌中比喻运用如此娴熟,同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用形象来进行思维的艺术才能分不开的。这正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ihe/2472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