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现存诗作看, 直接抒发其对蜀中故乡的诗作却很少, 而且创作时间大都集中在早年离开蜀地后十年以内以及晚年等特定时期 (本文所谓的“李白的故园情思”特指李白诗中反映的对故乡蜀中的思念, 这点在下文将作详细说明) 。这也就是说, 尽管《静夜思》这类诗作确实蕴含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但就李白全部诗作来看, 李白诗中所寄寓的对故乡的感情不能说非常浓烈。要解释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就需要对李白的“故园情思”做些探讨。
先来具体看一下李白思乡的诗作, 其早年所作的《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或离开故乡后一段时间内对故乡山川、友人的思念, 其中,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初离蜀地时赠给送别友人的作品, 中间两联“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描写了开阔壮大的景色, 表现得更多的是诗人“仗剑去国”的积极向上的情怀, 末联“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才表达了一点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而句中所谓的“故乡水”也有可能是指代或比喻前来送行的朋友。《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是在“良图俄弃损, 衰疾乃绵剧”的背景下写就的, 在“卧病”中, 想到自己“功业莫从就”而“岁光屡奔迫”, 想到自己“飘如远行客”而“乡路远山隔”, 抒发了一点对蜀地的思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了晚年, 李白在这方面的主要作品有《宣城见杜鹃花》《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郢门书怀》《江西送友人之罗浮》《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等。《宣城见杜鹃花》是诗人在五十五岁时作于宣城的一篇感人至深又非常难得的思乡之作。诗人在暮春时节因眼前景物生发了杜鹃花——子规鸟 (杜鹃鸟) ——啼血——望帝杜宇——蜀国这样一连串联想, 将宣城与遥远的故乡蜀中直接相连, 唱出了一曲凄婉而美丽的望乡之歌。但我们必须看到, 这首因文字上关合蜀帝传说而歌咏三巴的诗只是随机之作, 虽然也巧妙地写出了乡愁, 但却不是那种内在涌发沉浸执着于其中而不能自拔的乡愁。同样,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江西送友人之罗浮》也只是因送别蜀僧或友人去罗浮山而言及蜀中仙山峨眉, 如后者中有“尔去之罗浮, 我还憩峨眉”这样的句子, 似乎有了归家的愿望, 但在李白诗中, “还”“归”等字眼并非都表示还乡, 而且大都不表示这个含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ibai/744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