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强盛的朝代。“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代,更是中国历史上诗歌达到鼎盛阶段的时代。这个时代出现的杰出诗人尤如灿烂群星,布满整个天幕,而天幕中最耀眼、最夺目的是一对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杜甫是死后才渐渐被人们认识和发掘出来的,他在世时,影响不大,而在世时就光芒万丈,诗名满天下的只有李白。千百年来,即使三岁小童也会吟颂“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深受释、道、儒、侠等思想的熏陶,这些都对他的诗风有一定影响。虽然他的思想呈现复杂、多样性,但贯穿了他一生的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却又蔑视儒家伦理纲常的自由反叛精神,由此他的诗风也主要表现为狂放、豪迈,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但也不能忽视诗人天真、率直的个性对其诗风的影响。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李白人品与诗风的关系。
一、李白的豪侠精神、英雄意识、和崇尚自由的个性,影响贯穿了他一生的诗歌创作
在李白鲜明的思想性格中,豪侠精神、英雄意识、崇尚自由的个性是三个重要的构成因素。
一般普遍认为李白七O一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当时隶属唐王朝的安西都护府)。在李白五岁时,举家迁至剑南道巴西郡昌隆县(今四川江油)。笔者曾有缘去过江油,地方十分的偏远,交通十分的不便,更别说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有多闭塞了。为什么李白父亲李客要从碎叶跑到这四面环山的荒僻之地来呢?为什么李白族叔李阳冰和好友之子范传正说李客“神龙之始,逃归于蜀”,“神龙初,潜还广汉”呢?神龙是唐中宗年号,神龙初年,李白才五岁,李客为什么要拉家带口“逃归”或是“潜还”四川,“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呢?安旗在其所著的《李白纵横谈》中大胆推测:李客是一个杀了作恶的豪门权贵后,举家出逃避仇的侠客。从李白后来好任侠,又想向当时号称剑术天下第一的裴旻学剑来看,李白的家庭必然是一个很少封建礼教束缚,对李白成长相当宽松的自由环境,由此形成了李白的豪侠精神。
在《侠客行》一诗中,李白将对“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侠客的敬佩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至。在《赠友人》其二中诗人又对壮志未酬的荆轲充满了深深的惋惜:“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李白二十六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上安州裴长史书》),身上带了许多钱财,但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全用来结交朋友,周济贫寒了。他轻财重义,广结良友,本身就是一付侠骨柔肠。
李白的豪侠精神使得他正义感强烈,由此英雄意识也随之而生,他于是产生了要干一番轰轰烈烈济世事业的人生价值观。李白的豪侠精神和他的英雄意识,在李白的精神世界中相随产生,二者相似而又有别,就象一对孪生兄弟一般。
据李白《赠张相镐》诗云:“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则李白先祖是西汉名将李广,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英雄人物心仪得五体投地。
李白的政治理想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长安失意后也产生过“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意”(《行行且游猎篇》)的慨叹,几次想投笔从戎弃文就武,“羞作济南生,九十颂古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可见李白英雄意识之浓烈。
李白诗歌中出现的历史英雄人物频率之高是盛唐其他诗人远远无法相比的,在他的许多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上名将良相的崇敬之情。他特别景仰象范蠡般成就英雄伟业,然后功成隐退,泛舟五湖,重返自由天地的名士。鲁仲连,这个战国时助赵逼秦退兵,又有功于齐国,却均坚拒封官赠金,飘然而去的名士,更是为李白推崇备至,仅在他的诗作中就提及鲁仲连十七次之多。在《古风》之十中,诗人赞道:“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诗最后禁不住大有共鸣,恨不同代。诗人对鲁仲连风华绝代,意轻千金的洒脱欣赏到了极点,誉之为:“独立天地间,轻风洒兰雪。”(《别鲁颂》)
诗人是那么地推崇这些英雄们,其实又何尝不是在自诩。李白在诗中还常以管仲、谢安等自比,希望能济苍生、安社稷,干下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后飘然而去。这些都充分地表现了他强烈的英雄意识。
李白英雄意识的强烈,使得他自命不凡,也对他崇尚自由的个性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崇尚自由的个性与其英雄意识相互促进。
本来,凭李白超拔的才华要考中一个进士,谋得一官半职并非难事。但是自命不凡的李白崇尚自由,特立独行的风格,使他不愿依常规去参加科举考试,而想象姜子牙、诸葛亮一样,因了绝代的雄才伟略而被皇帝直接擢用,从布衣直接跃为卿相。他这种我行我素的行为正是他崇尚自由的个性表现。辅佐明君治国安邦的理想不能实现,空怀壮志不能达成,这些残酷现实重重围困他,不但不能使他气馁,反激发了他毅然投笔从戎的行动,更进一步反映了他强烈的英雄意识。
李白崇尚自由的精神同样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为表达奔放的激情,较少采用限制严格的律诗,而广泛采用比较自由的乐府诗,遣词、造句完全根据情感的需要,长短错落,自然流畅,形式和内容自然统一,而不受原古题意的束缚。同样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也体现出了他崇尚自由的个性。
最能反映他这种强烈的英雄意识和自由个性的是他诗中的大鹏。从年轻时刚出蜀所写的《大鹏赋》,抒发要在广阔的自由天地中展翼翱翔的雄心壮志;到中年因馋言离京后,壮志难酬时依然是豪气不减,高歌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仍对未来充满信心;直至临终前还以大鹏自喻:“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临终歌》)诗人的雄伟抱负无法施展,凌云壮志不能实现,天地太小了,诗人就象无法展翅的大鹏一样坠落了。诗人向往自由,英雄豪迈的个性,使得他的诗歌无论是雄壮还是悲郁,都呈现出一种不受束缚、豪迈奔放的风格。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ibai/1862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