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梁实秋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师,以其丰富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典雅的语言,写出了诸多独具风格的经典之作。在文化心理上,梁实秋坚持古典主义的文学立场,以旷达幽默的态度对待日常事物、世相人情、人生境遇,从而对其进行审美把握,在这种与日常生活事物的和谐相处中建构起一种超越世俗功利的人生境界。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梁实秋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散文大家。人们在提及现代白话散文时,往往把更多的目光投射于周作人、鲁迅、朱自清等,而对梁实秋及其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包括续集、三集、四集)知之甚少,语焉不详。事实上,梁实秋的散文在海外长期风行,在专家读者中广受赞誉。如梁实秋代表作《雅舍小品》至今中文版已经再版超过五十多次,创造了散文出版的神话。对于《雅舍小品》的巨大意义,朱光潜曾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1]梁实秋的散文作品还有《雅舍杂文》《雅舍散文》《秋室杂忆》《雅舍谈吃》《秋室杂文》《槐园梦忆》等,可称中国现代散文的独具风格之作。
要全面客观地展示梁实秋散文的艺术魅力,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文学思想和文化心理。梁实秋赴美留学后,师从新人文主义祖师白壁德,并深受其影响,推崇古典主义,同时,“儒家的至圣先师孔丘的主张‘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仪’为梁实秋所佩服,故而他的一生都别具一种士大夫的风范”[2]。在《文学的纪律》中,梁实秋强调“文学的目的是在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种种的现象来表示出普遍固定之人性。”“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3]因此他认为文学应该表现普遍永久的人性,只有深入发掘属于人性内蕴的真实,文学作品才能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同时,他强烈反对情感至上的浪漫主义,在文学批评中,不遗余力地强调理性的作用,强调要给情感、想象和欲望都套上理性的笼头。“情感与想象都要向理性低首。在理性指导下的人生是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在这种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人性亦是标准的;在这标准之下所创作出来的文学是有永久价值的文学。”[4]因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文学表达成了梁实秋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梁实秋的这种文学观念,无疑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iangshiqiu/307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