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要和谐发展已成了共识并以官方号召的形式流行开来。而每个人个体自身也要和谐发展虽然早有人提出,但一直以来在教育实践中却总远远未能达到理想。本文认为在教学中时时有,处处有启发人如何和谐发展的教育素材,限于学养和篇幅,笔者仅试对从《兰亭集序》感受到的生命美作初浅的讨论,而对“生命美”这个较宽泛的说法,本文也仅从几个方面提出看法。
正如宗白华所说的:汉末魏晋南北朝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却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尼尔·波兹曼语),或是说按照马克思·韦伯的经典论述,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一个除魅的时代,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代替价值理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物欲主义的价值观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主流地位,与此相应的是人们普遍缺乏想象力,缺乏有艺术深度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精英式的精神文化是启蒙的,智性的,具有神圣崇高性的,诉诸于人们的理性和想象。如“虽无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砍一常阋约犹椋趴衫忠病?rdquo;中国的美学思想原本是从现实人伦的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思想意识。到了魏晋南北朝这个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时代,人的审美眼光更为开阔宏远,审美对象范畴也就扩展了。传统儒家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和道家的道法自然,物我两忘等思想不但更多的倾注了个体生命感情,也对自然及自然景物融入了深情和人格。如,谢灵运的“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深”“池塘生春草,园林变鸣禽,”“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清辉能娱人,游子憺望归”等山水游仙诗句,使人开始发掘自然山水景物的亲近可爱。人们才意识到在日常人伦及给人安身立命的实用之物以外,还有让人愉悦的美。而且这美似乎更为自然纯真,颐养性情。而王羲之自己则更脱透的赞叹: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廖间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兰亭诗》)。这其中总让人觉得万物有情,与我相通。这已不仅是自然山水之美成为人的审美欣赏对象,更为让人惊喜的是自然山水本身就是人的情感心理的知音。作者自己写的只有些许常见的自然景物,可读者由传统文化的智性的启蒙,却领悟出作者在自然山水景物中得到豁然大悟,以及个体心灵与弥漫宇宙的整一的纯粹的大心灵大精神合德同流。而读者也可从中感受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和谐统一。这其中是必须依靠想像的,是具有神圣崇高的心理体验的。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lantingjixu/340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