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犟体现在哪里呢?关于贾平凹的犟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来?
2011年夏,陕西作协在彬县举办读书笔会,我得以近距离接触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文学大家——贾平凹。从表面上看,贾平凹是一个谦虚温和的人,其实不然,他内心实则十分强悍,他骨子里有传统士人的那种倔强与狂狷。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73年8月在陕西群众艺术馆公开刊物《群众艺术》上发表小说《一双袜子》时,才正式使用“贾平凹”这个名字,虽然只一字之改,却可见他为人为文的一贯作风:善于利用现有条件,先顺其自然,再化平为奇,不露痕迹,不留声色。他骨子里有传统士人的那种倔强与狂狷。
1967年夏,“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侵袭了丹凤县这个偏僻闭塞的小县城,还在读初二年级的贾平凹被迫离开学校,回家务农。“我就这样做一辈子农民吗?”在自家泥楼子上的14岁少年贾平凹发狠说。他那么盼望着考试,因为一考试就能显示他的存在。中学未毕业当了农民,下地却连正经农活都干不来,收入还不如妇女。这使他感到屈辱。因父亲“反革命帽子”的牵连,当兵、招工、民办教师、代理教师……全都与他绝缘,从此他的性格变得胆怯、自卑,少言寡语。但他发誓要剥掉这个“农民皮”。他虽人矮,心却大,镢头挖不了几下,可笔是捉得起的。这一时期,他发狠读书、苦练毛笔字、背诵唐诗宋词、手抄《古文观止》……娘要为他定媳妇,他却向娘发了火,一气之下用石墨将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刻在了山墙上。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jiapingao/233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