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学期开始,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总是非常注重对作者及课文中有名人物的剖析、拓展。上《风筝》这一课时,我也毫不例外地介绍起作者贾平凹来:贾平凹,陕西丹凤人,生于1952年2月21日,毕业于西北大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们班的蒉开沅就叫了起来,老师,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贾平凹,而是鲁迅。你为什么说是鲁迅?因为我昨天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上面写着《风筝》是鲁迅写的。我明白了,原来他是把两篇同名的文章搞错了。我笑了笑,用询问的目光看了看其他学生。这时刘国正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明明就是贾平凹啊,你看,课文下面不是写着吗?本文作者贾平凹,选作课文时有改动。话音刚落,蒉开沅就挠了挠后脑勺笑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实在是太粗心了,此《风筝》非彼《风筝》也。我赶紧抓住机会说:其实,有很多文人写过《风筝》,贾平凹和鲁迅就是其中的两位。我们的蒉开沅虽然粗心,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在预习的时候,能自觉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不起。我们也要向他学习,但是千万别粗心,好吗?听了我的话,蒉开沅又腼腆地笑了。
风筝,飞吧,飞吧!
快乐着你的快乐,失落着你的失落,这是我们在阅读贾平凹的《风筝》的心情写照。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感受那种什么也不像了却依然快活的豪爽,那种快活的喊叫,那种拼命的奔跑,千呼万唤的焦急,所有的情感都呼之欲出,连我也不由得想起了儿时尽情玩耍的情景,更不用说正值童年的他们。可是,不知怎的,我突然又想起了鲁迅在《风筝》中的一段话: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于是我二十年来从不忆及的幼小时候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的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与其说鲁迅是和贾平凹一样在回忆儿时的情景,到不如说他是在和我们探讨教育的话题,鲁迅的确是在向我们探讨教育的话题。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有多少个我存在呢?我们老师是否也在扮演着我的角色,成了儿童精神的虐杀者,啊,这是多么可怕的字眼啊,在剥夺孩子玩的权利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在时时提醒自己,别让这样可怕的字眼加诸在自己的头上。
我们的孩子确实是太累了,想想我们小时侯,每当双修日,不是赶海,就是采蘑菇,玩得不亦乐乎;再想想现在的孩子,双修日学这学那,不停地奔波与各种辅导班之间。累啊!
在家中,我们的孩子是风筝,父母牵着他们;在学校,我们的孩子还是风筝,老师牵着他们。而那条线却是那样的短,以致于风筝从没享受到搏击长空的喜悦。线,放一些,再放一些吧,让这条线成为牵挂孩子的悠悠爱心,别把它变成牵制孩子的条条铁索。风筝,飞吧,飞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jiapingao/16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