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教材插图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拍摄)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读者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课文(选文文章)。教材插图也是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凸现文选型教材的双重价值。
【背景简介】
2004年10月16日、17日两天,笔者代表我校语文组老师参加平阳县学科辅导员一级培训。第一天,进修校的黄丽丽老师传达了省教育厅学科主题培训的精神,并且引领我们共同学习王荣生教授关于“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教学理念。主讲题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创生》的理论专题讲座。其间对我产生较大影响的是“语文教学内容”这一概念的界定和论述,以及文选型教材之双重价值理念。
笔者带着这些新理念、新观点去观摩次日下午敖江四中莹莹老师为各校辅导员上的《湖心亭看雪》,发现了许多用以前的眼光难以发现的问题。课很精彩也很实在,语文味特浓,不过可惜的是莹莹老师忽视了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在教师对课程内容重构上和教材内容的利用上留下美中不足的一点败笔。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案例只是借莹莹老师所上的课为例来说明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呼吁大家(包括笔者在内)不可忽视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
【情境描述】
以下是笔者听了莹莹老师的《湖心亭看雪》后整理出来的一个教学片断的听课笔记。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了文眼“痴”之后,学生也朗读了文中的“余”有关“痴”的表现的句子。学生初步体验了“痴”之后,教师提问道:“为什么而痴?”
生甲:“为雪景而痴。”
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要求学生划出描写雪景的句子,读一读。
生乙站起来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教师让全体齐读这两句,并指导学生用工具书翻译之,同桌交流。
教师指名一位学生翻译,该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对照词语手册,终于十分费力地翻译了一遍,学生和听课老师都深深地嘘了口气。不过莹莹老师课堂机智较好,很快地调节了过来。
教师继续导读:“句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量词的缩小,目的是什么?”
学生支吾,表达的都不能令老师满意,出现片刻冷场与被动。
还好,教师及时指出:这是白描的写法!随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西湖雪景描述出来”。
学生或昂首苦思,或埋头疾书……
一小部分学生写好之后,教师先后指3位学生读自己所写的湖上雪景。读好后,教师还指导学生背这两句。
可是师生始终都没有注意到本文还有教材插图的存在。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huxintingkanxue/17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