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分享了苏轼《浣溪沙》教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读诵,体会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古诗词5、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⑴徐门:即徐州。⑵谢雨:雨后谢神。⑶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⑷缫车:纺车。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⑸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⑹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
【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文章鉴赏】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xisha/1914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