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透视论文

红楼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论文摘要: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灵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也以“玉”命名,可见玉石在书中的地位。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浓孟的玉石崇拜心理。并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层次地理解曹曾芹的创作本竞。

《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透视论文

  论文关健词:《红楼梦》玉石崇拜 文化心理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和玉石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像玉石一样把富贵、高雅与纯洁、质朴如此有机地融合成一体。玉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我们形容富足的生活是“锦衣玉食”,我们比喻高贵的出身是“金枝玉叶”,我们赞美高雅的品质为“冰清玉洁”。我们祝福幸福的婚姻为“金玉良缘”,我们向往的最美的居所是“雕栏玉砌”。我们坚定自己意志的时候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这就是中国独特的玉石文化。

  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氛围中,《红楼梦》深受其影响也就不是一个什么难以理解的问题。很明显,《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灵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书中重要人物也均以‘。玉”命名,如“宝玉”、“黛玉”、“妙玉”等等。都体现了浓重的玉石崇拜心理。但对作品中出现的女蜗所炼补天之石以及贯穿全书的通灵宝玉如何理解。还有诸多相关问题,历年来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若能揭开这个谜。也就更能理解曹雪芹的思想情感。更接近他的创作本意。

  在此,本文试从中华民族的玉石文化人手,透过作品的玉石崇拜心理。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层次地理解曹雪芹的创作。

  人类对石头的崇拜,应始于石器时代。当先民们面对强大的自然界以求得生存时,从石头或石头磨制的石器中得到勇气和力量,由此产生了崇拜。敬畏的心理。特别是当我们的祖先从石头中认识了比石头更精美的玉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于是,在把它从石头中分离出来的时候更加感受到了玉的珍贵。因此,人们把各种想法寄托在它上面,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

  早在中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玉就已经成为通灵的神器。因此玉常常被称作通灵宝玉。西方用宗教来通神,而中国人则用玉来通神,也就是说一开始玉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神圣的地位。

  提到玉。不能不让人想起中国历史上关于玉石的最著名的传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楚人卞和发现了一块璞玉,他先后两次向两代楚王进献,因其不识宝物。以为是块石头,卞和便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等到第三个楚王上台,卞和又将璞玉献上,这回楚王命人剖开石头,一块宝玉出现在楚国君臣面前。卞和洗清了罪名,他所献的宝玉也被雕成了象征最高权力的玉璧。后人为了纪念卞和,就叫它和氏璧。在这个故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卞和的执着精神,还有玉石的非凡价值。后来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和氏璧被加工成一块御玺。显然,秦始皇希望能借助宝玉的神力护佑他的王朝千秋万世。从此以后。历代君王将各种宝玉雕琢成玉玺,玉便成了王权的象征。

  在中国关于玉的神话传说有很多很多,人们相信:食玉成仙。饮玉还童,玉能使生人长命百岁,使死人灵魂升天;玉有神兆,能因人而变,因世而现;玉法力无边,能驱凶避邪,惩恶扬善……

  与此同时,中国人还把很多美好的想法熔铸在玉石上面,使其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如幸福、吉祥、和平、圈满、高贵、圣洁……最为重要的是:玉石的天然品质竟如此惊人地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特质相吻合。玉坚硬而柔和。晶莹又剔透。圆润且丰满。恰好成为我们这个温文擂雅、坚强平和的东方民族的绝妙象征。我们所创造的美玉文化,以其独到的方式连接着古老的文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它已悄悄地渗透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活当中。历久不衰。

  可以说,曹雪芹深得中国玉石文化的精髓。所以才会在这部被演绎得如此美纶美焕的(红楼梦》中将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今天的读者已深深感到,《红楼梦》中的玉石意象最吸引人也最令人费解。

  作品第一回就讲到,“女蜗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蜗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堪人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此后被一僧一道幻化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并携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替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立业。”由此“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作者在开篇独具匠心地设置了这个神话故事,不仅仅是为J’吸引读者、引起兴趣,更重要的是从作品的总体构思出发,使这块女蜗补天之石即后来的通灵宝玉成为连接梦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实物依托,从而实现作者写’‘梦”、写“幻”的’‘立意本旨”。同时,通灵宝玉还是结构全书情节的线索,种种纷繁复杂的事件、亦真亦幻而又众多的人物皆因通灵宝玉而相互钩连。且看前八十回的几个重要情节:宝玉衔玉而诞—宝。黛勿见,宝玉摔玉—探宝钗通灵遇金琐—路祭秦可卿。北静王赏玉一一姐弟逢五鬼,癫头和尚、踱足道人说通灵一边是神仙世界,一边是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又是一个多重的世界,包含着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大观园的女儿悲剧、宝黛钗的爱情悲剧、贾府的盛衰悲剧等等。这些悲剧彼此牵连,形成诸多线索,最终皆由通灵宝玉而收拢,从而建立了全书的立体结构,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艺术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这块女蜗补天之石即通灵宝玉由大荒山无稽崖被携人红尘,在“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后又回到青埂峰下,使全书形成了一个完整、周密的圆形结构。自然天成而又浑然无迹。

  仍是第一回。因甄士隐的一梦。则又引出了绛珠仙草还泪的美丽神话: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每天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使她“久延岁月”,“修成个女体”:只因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草也和他一起下世为人,并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于是,便有了宝(神瑛侍者》黛(绛珠仙草》缠绵排侧的爱情故事。应该注念的是,作者在这里并非故弄玄虚。而是独具匠心,道含深意。瑕,“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瑛,即美玉。可见。贾宝玉和玉的密切关系。也因而首先设置了一个机缘,让那一僧一道借“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人世”之时。将补天石幻化的通灵宝玉夹带其中,去人间“经历经历”。由此。补天石(通灵玉)、神瑛侍者同时降临人世。与贾宝玉三者合一融为一体;其次,“还泪”故事给宝黛爱悄蒙上了一层浪漫而又神秘的色调。这个宝、黛身前的因缘,倒极容易令人想起《搜神记·韩凭妻》、《孔雀东南飞》、《长恨歌》、《娇红记》、《梁山泊与祝英台》中男女主人公身后化成鸳鸯、比翼鸟、连理枝、蝴蝶的动人情节。身前也好身后也罢都象征了忠贞不渝、流芳千古的爱情;第三,交代“木石前盟”,以便展开后面的情节,形成“金玉”与“木石”的对立。‘。金玉良缘”意味着富贵婚姻,而“木石前盟”则代表着最素朴、最单纯、最坚实、最浑厚、最符合自然本性的爱情。这也正是全书所要突出的核心而这一核心又贯穿于贾府的荣辱兴衰之中。

  再看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雨村亦讲了金陵甄府的宝玉。按脂砚斋甲戌本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蒙古本侧批:“灵玉却只有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它进一步点明了全书的总体设想,有一贾府便对应一个甄府,有一个贾宝玉就对应一个甄宝玉。二者不仅相互映衬。也彼此对照,并因通灵宝玉而连接挽合。

  由此不难看出。补天之石即通灵宝玉在全书的总体构思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曹雪芹只是平铺直叙地讲故事。恐怕不会像现在这样有韵味、有深意,其艺术魅力无疑要大打折扣。

  玉石本身的魅力在普通中国人的心中世代流传,而曹雪芹则作了最绝妙的诊释。

  先说这块补天之石。在中国遍布名山大川,山中奇石自然众多。而作者独独选一块他自己杜撰出来的女蜗补天未用之石,这又有什么深意呢?“无才可去补苍天,枉人红尘若许年”,这是石头的自怨自艾之词。而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于国于家无望,。从世俗的眼光看就是无用。恰好说明了贾宝玉对传统人生道路的背离,尽管贾府盼其“补天”。一方面,作者慨叹石头亦是慨叹自己无力回天,充满悲凉之感;另一方面,对贾宝玉似贬实褒的评价又是肯定其行为。于是,作者在将石头、贾宝玉融为一体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明显的悖论,可以看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

  再看这块通灵宝玉。玉是将石头精心雕琢而成,可谓集天地之精,必然更具灵性。宝玉衔玉而生,自是祥瑞之兆,且玉上还有字,人皆以为“来历不小”,故名宝玉,因而深得贾母的喜爱。不仅如此,宝玉自小聪明过人,显然是借玉而生出与常人殊异的灵性,通灵玉便成了他的灵魂。从中不难看出。贾宝玉是一个非写实的意象化了的人物,以玉命名是取其高贵、灵性之意。更何况。贾宝玉也确实如宝似玉。在贾府玉字辈乃至三代人(‘。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中地位最突出。犹如蒙古本第三回脂砚斋回前批:‘。宝玉衔玉来。是补天之余,落地已久、得地气收藏,因人而现。其性质内阳外阴,其形体光白温润。天生有眼可穿。故名曰宝玉,将欲得者尽爱此玉之意也。”

  (红楼梦)里林林总总的人物有四百多人。惟有宝玉、黛玉、妙玉几个以玉为名。足见他们在曹雪芹心中的地位。在曹氏看来。他们身上仍保留着人性冰清玉洁的光辉,而且并未因污浊的社会发生改变。在此,玉无疑是高贵品质的代名词,曹雪芹挖掘的正是玉对人物品质的象征意义。从黛玉身上可见玉的晶莹、玉的纯洁、玉的温润,从妙玉身上可见玉的冷、玉的绝俗、玉的不染反过来,在玉的天然品质中也足见黛玉和妙玉高洁的心性二可见。一个“玉”字。不汉连接了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也暗示着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命运。令人惊异的是。这一切竟被曹雪芹演绎得如此精妙绝伦。总之,书中玉石意象的显现。使人物的塑造诗意化,使情节的构置诗意化,使整部作品充满诗情画意,也像玉一样闪榷着理想而圣洁的光辉。

  中国是“玉器之邦”、有着丰富而博大精深的玉石文化。玉石崇拜就是这种恒久、稳定的文化心理的具体体现。它强烈地隐含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之中。增强了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因为《红楼梦》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才会如此令人痴迷,并享誉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9344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