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书笔记1
我曾经十分不喜欢宝玉,因为我认为他太过风流倜傥,到处沾花惹草,却又不负责任。他曾与袭人鸳鸯麝月之流顾盼生情,心中却又怀揣着林妹妹。
处处留情,缱绻风流。直到看到“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儿,来至池边,抖在池内”,宝玉担心脚步践踏花瓣,便用衣服兜住花瓣。他对于自然界的美,亦珍视,亦追求。他爱的,原是这世间万物的美。
爱有情者,亦爱无情者。他曾向鸳鸯讨吃胭脂,又在雨中提醒龄官,他曾在水仙庵哀悼金钏,又为晴雯杜撰芙蓉诔。他爱惜着绿蕊新发,初春乍到,窈窕少女的生机勃勃,却拒绝着枯草衰颓,深秋萧瑟,老妪孑然的残败迟暮。
他只爱生命伊始不受污浊的澄净的美。就像对莺燕的低喃,对荷波的惊艳,对女儿们的多情痴狂。
因此他“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因此他“拿了篦子替他篦。”因此他“自己烫了手,倒不觉的,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
因此他“想起上次袭人喜吃此物,便命留与袭人了。”
因此他“偏寻根究底,只因村姥姥信口开河。”
因此他“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他本是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却钟于琼闺秀阁,日月清华。
红楼梦读书笔记2
看了红楼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看见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爱一个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娴静如水的颦颦。
我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或许“红楼梦”,真的只是红楼的一场梦。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无需别人理解,因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书笔记3
有人说:“三流的作者总是把情节写得简单直白,如此还生怕别人看不懂,仍要注上‘看官不知,此处……’而一流的作家却偏要在情节上蒙上一层纱,让人细心琢磨玩味后才通其意。”曹雪芹正属于后者,他不单为《红楼梦》蒙上一层纱,还要盖上一层布,把千般情绪都藏在暗处,让人百思不得其意。却又不苫得那么严实,偏要留下一角,撩拨着读者一点一点地拨开迷雾。
初读《红楼梦》,我既被新奇的情节所吸引,又被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弄得一头雾水,粗粗地翻了半部,只觉得作者好像处处想要吐露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让我着急之余,更觉得晦涩难懂。如今重翻《林黛玉进贾府》,不禁眼前一亮,好像把作者留下的那层布撕开了一个口子,读懂了许多文外之意。
林黛玉初进贾府,表面上虽十分热闹,可实际上众人对黛玉都是“以客相待”,黛玉的谨言慎行也处处流露。再如王熙凤夸奖黛玉时,明着夸黛玉,暗处却在讨贾母欢心。再如宝﹑黛初见,虽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反应却截然不同,反映了二人性格﹑身份﹑地位的差异。
如此种种,我在初读时都未发现,由此可见,像《红楼梦》这样的巨著只粗读一遍远不能触其精华。推此及彼,学习行事也是如此。第一遍做时难免生疏,只有适时回顾反思才能熟练掌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3341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