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红楼梦中节日等岁令时俗的叙事功能分析的论文

红楼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每一次重大的节日,必然有一次盛大的宴会,宴会描写是具有特质的情节类型。首先作为一个时间单位,这个特定的时间为人物出场的言行表现以及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合适的机会。反复的节日宴会描写,在叙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描写节日的同时也不断预示着故事下一步的情节发展。

红楼梦中节日等岁令时俗的叙事功能分析的论文

  关键词:《红楼梦》;节日;叙事功能

  《红楼梦》故事主要通过描写贾府的日常生活琐事来展开,而节日又常常是众多家庭成员聚集庆祝的重要时刻。因此在小说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内容。《红楼梦》中所写的节日众多,有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春节等。

  一、《红楼梦》里的节日描写

  在《红楼梦》里描写了很多的节日描写,例如:第一回写中秋团圆之节,甄士隐邀贾雨村宴饮赏月;又写到元宵佳节“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灶火花灯”结果丢了英莲的情节。第十八回写“贾元春归省庆元宵”的铺陈和气派。第十九回写农历正月初袭人母亲来贾府接袭人回家去“吃年茶”的习俗;又写了宁府“内中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闻于巷外”的热闹场面,还写了宝玉借“腊八粥”的习俗编排故事与黛玉闹着玩的情节。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祭饯花神的有趣仪式。第三十一回写了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王夫人治酒席请薛家母女过节的情景。第三十八回写重阳节众姐妹赏菊饮酒吃螃蟹竞吟《菊花诗》的传统习俗。第五十三回先写腊月二十九荣宁二府换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的风俗,再写“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祭奠仪式和礼节,还有除夕散压岁钱、荷包、金银果、摆合欢宴的场景。接下来又写正月初一贾母率众人进宫拜年并贺元春生日的盛事。接着又具体繁复地描写了大观园庆元宵的家宴、灯彩、烟火和吃元宵的节日活动。第五十四回写元宵夜贾母一行人带着小厮们放烟火爆竹的热闹情景。第七十回写宝玉黛玉们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快乐。第七十五回和第七十六回写中秋节期间,贾府“射鹄子”、“抢新快”(一种) 、抹骨牌打天九、击鼓传花、斗叶(斗纸牌) 、联诗等游戏活动和焚斗香、秉风烛、陈献瓜果月饼、合家上香拜月赏月的民俗活动。第七十八回写大观园中女儿们于七夕行“乞巧”之戏。第九十二回写了老太太“要办消寒会”,让大伙儿“坐下喝酒说笑”消磨寒冬的情节。

  这些节日中,有着墨较多的,如元宵节、中秋节等;也有一笔带过的,如除夕等。这些节日的安排在整部书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将《红楼梦》的情节故事圆融地衔接柔和在了一起。除此之外,节日的描写也有一定的寓意,如第17-18回所描写的元妃省亲及后来的元宵节宴会,描写了贾府鼎盛时期的盛况,也通过灯谜暗示了贾府衰败的结局。小说的第62回是一个分界点。此前,做着大写家族之盛况,节日的描写极为奢华富贵,如第17-18回元妃省亲时的元宵节描写。此后作者开始书写繁华已去,为过节而过节,强颜欢笑的几个节日,如第75-76回的中秋节。

  下面我会针对节日的描写,细读文本,分别品味和挖掘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二、元宵节

  元宵,又称上元、灯节,在正月十五日,起源于西汉都城正月十四至十六夜的“金吾不禁”。《太初历》中将元宵列为民间的一个重大节日,千百年相沿袭。对这个古老的节日,《红楼梦》似乎特别青睐,将它作为全书春季的代表节令。小说开篇第一个女子甄英莲的故事便起于元宵,她在十五夜看花灯时被拐。此后,让整个贾府上下倍感自豪的“元妃归省”亦在元宵节。至第96回,“通灵玉”丢失,贾宝玉变傻,也在元宵期间。同样是佳节,但不同的却是贾府的气数。在一次又一次的元宵中,贾府走向其不可避免的盛极而衰的命运,可见作者在描绘热闹繁华节日背后的真实用意。

  《红楼梦》第一次元宵由于有元春归省,猜灯谜的活动推迟了好多天举行。曹雪芹把灯谜写进小说,不单是为了加强节日热闹的气氛,也为了情节的需要。出现于元宵节间的这组浅俗有韵的灯谜,还具有暗示制谜人一生鸳遭际的作用,是一组悲剧性的预言。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后三十回迷失无稿的著作,这些灯谜尤觉可贵。根据庚辰本脂砚斋评语,元春爆竹谜是“才得侥幸,奈寿不长”,迎春算盘谜是“惜不得其夫”,探春的风筝谜是“远适之嗽”, 惜春的佛前海灯谜“ 是为尼之遗也。”灯谜与人密切联系,《红楼梦》整部书中绝少闲文闲笔,于此略见一斑。

  这次节日有很大一段写了贾政,非常值得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此次元宵的猜灯谜活动是由贾政带头的。一本正经的贾政灵性未泥,也想趁节间来贾母处“承欢”,这样写是合乎处在节日风俗氦氯笼罩下的人之常情,因而便产生了一段微妙的心理描写。贾政的故意乱猜贾母谜语甘心受罚,他制谜又露底与贾母使她一猜便中, 把两人的性格刻划得很入微,反映了封建大家庭母子之间不能率直交流感情的心态。贾母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与贾政谜语“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都很有个性,十分贴合各自的性俗和旨趣。里面所包涵的“离枝”即“树倒瑚孙散”和“有言必笔应验” 不觉察也无妨其情文相生。后来贾政因儿辈许多不详的谜语感到不安,提前离场,整夜不眠,使得节日的欢乐覆盖了一层赶上的情调。

  三、中秋节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一个以赏月活动为中心,象征团圆的节日。《红楼梦》中出现的第一个节日便是中秋,甄士隐设宴邀请贾雨村饮酒赏月,贾雨村中秋吟诗明志,日后他在官场拍马钻营,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种种迹象,在此节日便露出了端倪。曹雪芹饱蘸墨汁,着意写中秋节是在第75至第76回。这期间,大观园刚刚经历了一次大抄检,江南甄家被抄使贾母感到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家想把注意力集中在过节上。“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赏月是正经”,这句话说得有点虚。试想,江南甄家与他们贾家是世交,甄家遇难怎么会不管呢?于是,老太太想用中秋的欢乐来抵制内心不详的预感。是夜,“ 园之正门俱已大开, 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 焚着斗香, 秉着风烛, 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 人气香烟, 晶艳氰氢, 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盟手上香拜毕, 于是大家皆拜过”。

  然而,热闹的场面没有给众人带来欢乐感。在这本该团圆的节日里,平时擅于谈笑风生的凤姐及李纨都因病缺席,宝钗姊妹回家圆月,让贾母感到人少的冷清。贾赦又借笑话数落贾母偏心,自己却在下山路上被石头绊了腿。就连黛玉和湘云的即景联句也显得“颓败凄楚”。曹雪芹在这里正是用欢乐的中秋图景来反衬大观园饮宴人们的悲凉心情, 而这种悲凉又集中在贾母身上。中秋节是传统的喜节, 不祥的抄家消息一直压在这个老年人的心头。她内心不自在, 外表却强作欢颜。她想借笑话排忧, 听到的竟是不无牢骚之嫌的贾赦关于母亲偏心的笑话。夜深鸳鸯送来防风露的大斗篷, 她反嫌“ 偏今儿高兴, 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 偏到天亮” 最后禁不住“ 呜鸣咽咽” 的笛声, 终于“ 堕下泪来”。

  中秋佳节,欢乐的节日气氛与人物悲凉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如王夫之所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联系曹雪芹在叙事时间的安排上偏于春秋两季,那么他把元宵、中秋分别作为春季与秋季的代表节令来聚焦便不难理解。显然,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全书的内容更丰富精彩,同时也增添了无形的悲剧力量。

  四、小结

  总之,《红楼梦》里的节日是曹雪芹在小说中有意安排的特殊空间和时间单位,它为众人物提供了出现的场所,特定的时间段是情节发展的标尺。人物的性格、复杂的人际关系、家族的矛盾诟病以及兴衰史尽得展现。《红楼梦》里的节日,为我们分析这部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充分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119956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