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韩愈《获麟解》的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韩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原文】

  麟之为灵①,昭昭也②。咏于《诗》③,书于《春秋》④,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⑤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⑥,不恒有于天下⑦。其为形也不类⑧,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午,鬣者吾知其为马⑨,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麇、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注释】

  ①麟:传说中的兽名。似鹿而大,牛尾。马蹄,有一角。灵:灵异。

  ②昭:明白。

  ③《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国风·周南》中有《麟之趾》一篇。

  ④《春秋》:《春秋·哀公十四年》记载:“西狩于大野……获麟。”,传说孔子作《春秋》,因此绝笔。

  ⑤祥:吉祥或凶险的预兆,又专指吉兆,引申为吉祥。

  ⑥畜:养。

  ⑦恒:常。

  ⑧不类:不像,不相似。

  ⑨鬣(liè):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⒈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麟之为灵,昭昭也 昭昭:同成语“昭昭在目”中的“昭昭”,形容人们看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白。

  B.不恒有于天下 恒:同“人恒过,然后能改”中的“恒”,经常。(《孟子·告子下》)

  C.其为形也不类 类:同成语“画虎类犬”中的“类”,好像;类似。

  D.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果:同于“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句子中的“果”。(《桃花源记》)

  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B.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C.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D.以德不以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⒊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麒麟作为灵物,并不是人人皆知的。作者解说麒麟,行文曲折反复,富于变化,显得波澜起伏而寓意深远。

  B.麒麟所以称为仁兽,是出现在圣人在位的时候。

  C.麒麟如果不等待圣人在位的时候而出现,就会称为不祥之兽了。

  D.作者在文中是以麒麟自喻,借以抒发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

  ⒋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⑵角者,吾知其为牛;鬛者,吾知其为马:

  ⑶麟为圣人出也:

  ⑷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hanyu/57176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