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韩愈的师说得到的启示

韩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师说》阐明了择师标准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韩愈专门论述教师问题的作品,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集中论述师道的专著。这些看法至今对我国当代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韩愈的师说得到的启示的文章,欢迎阅读。

  韩愈的师说得到的启示

  《师说》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是韩愈关于教育问题的专论,其内容总结并发展了古代教育家尊师重道的思想,结合作者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全面论述了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等问题。这些看法至今对我国当代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韩愈《师说》的教师观

  《师说》全篇仅五百余字就将教师问题论述的精辟深刻。《师说》全文围绕教师这一中心,对教师的地位、任务、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下面就对这些方面分别进行具体阐释。

 1.1 “古之学者必有师”。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良好的尊师传统,但从六朝开始,这一传统逐渐弱化,到唐朝后期,教师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学校不再是获得高官爵禄的主要阶梯,学生不再重视学校学习,最终导致唐代的师道之不严。当时的情况就如唐人柳宗元所描述的:“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譁笑之,以为狂人。”[1]世人皆不以相师为荣,反而以求师为耻。

  《师说》首句就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即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文章一开始就紧扣题目,一语破题,点出了“师”字。并用“必”这个表示肯定的语气副词,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指出教师工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师”对“学者”来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有”的。“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就有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而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惑的间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了。紧承下文"解惑",从解惑的角度,也就是从反面,对当时知识分子中存在的一种:"耻学于师",羞于承认教师的恶劣风气进行了批判,说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磋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并指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于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吾未见其明也"。还指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总之,他认为圣人与一般人之所以有智愚之别,其根本原因在于圣人能够从师学习,而愚人却以从师为耻。通过古今对照,赞扬古人之从师,批评今人的耻于从师,在比较中又强调从师的重要性。

  韩愈提倡尊师不仅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由于现实的需要,更是对亲身体验的提炼。当时官学衰落,耻于从师在社会上普遍存在,韩愈却积极地投身于"诲人"活动之中,热情地鼓励与指导年轻一代。韩愈文集中的《答窦秀才书》、《答李秀才书》、《答尉迟生书》以及《答李翊书》等都充分体现了他对学生不辞辛苦的教诲。韩愈在任职期间,积极整顿学风。"他在任四门博士时,曾请求回复国子监的生徒;在任国子博士时,曾写作了《师说》、《进学解》等名著;在任国子祭酒时,主张严选教官,坚持每日会讲的制度,积极整顿国学。"[2]他在接任国子监任祭酒后,首先做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地位。曾经有这样一个记载:"有直讲能说礼而陋容,学官多豪族子,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直讲来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3]这些事例都充分体现了韩愈身体力行着尊师重教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hanyu/3071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