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县是一个以农业、矿业为主导产业的山区贫困县。那你知道灵寿本地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灵寿本地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灵寿本地民间故事:吃不饱的李橛子
李橛子是灵寿县东湖社人,是一个单身汉。因为他个子大,力气大,饭量也大,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做“李三大”。他父母在世的时候,家里就很穷,因此,他记事儿以来,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父母去世以后,他串村当短工,不到半年觅他的人就少了。原因是他的饭量太大,不管做多少饭他也得吃光,谁也觅不起他了。
后来,本村一个财主家觅他当长工,让他赶一辆牛车拉土拉粪,讲好三个条件:一、牛拉不动时,他得帮着牛拉车;二、每顿饭让他多吃一倍;三、全年管他五顿饱饭:端午节午饭、中秋节午饭、春节三天早饭。
三大是个老实人,拉土拉粪都是装得满满的,一遇到泥洼、沙窝、暄土、上坡的时候,都帮着拉。后来,他索性自己架起辕来,让牛出鞘(注)。他嫌铁锹小装车慢,特制一把像大簸箕一样的大铁锹,装卸起来能顶四五个人干。东家一看高兴了,每顿饭又给他增了五个饼子、三四碗饭。究竟他能吃多少,谁也说不清。
有一次,东家的老太太死了,让他到慈峪的亲戚家里报丧。临走时,东家给了三大一张纸条,让他交给亲戚家。亲戚家接了纸条,见上面写着:“不管饭好赖管饱”七个字,就生气了,心里话,我也是慈峪镇上数一数二的人家,难道说连一个人的饱饭也管不起吗?为什么这么小看我?今儿个一定让来人吃饱。于是,派人带了三大到饭馆里吃饭,并嘱咐说:“告诉饭馆掌柜的,一定叫这位客人吃饱吃好,过后我算帐。”
掌柜的安排客人坐在一张桌子边,一商量说是吃肉卤面。跑堂儿的赶紧端来了两碗面放在桌子上。跑堂儿的一扭身,碗里的面就吃光了,跑堂儿的只好又端来两碗,往桌子上放,碗又空了。就这样,五碗、六碗、七碗、八碗……灶上不住地煮,跑堂儿的不住地端,走马灯似地来回转。吃了面的空碗,摞在桌子的一边,越摞越多,五个一摞、五个一摞地在桌子上摞满了。跑堂儿的陪着笑脸问道:“客人吃好了吗?”三大说:“凑合着吧。”不想这句话被掌柜的听见了,冲着跑堂儿地说道:“什么话!能这样待客人吗?快上面!”跑堂儿的一听,哪敢怠慢,赶紧又把三大让到另一桌子边,加劲儿地上起面来。饭馆里的伙计们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其他吃饭的客人也顾不上招待了,整整忙活了半天,一直吃得饭馆里的白面实在不多了,三大还是不慌不忙地等着吃。掌柜的着急了,里里外外看了看,不由得也大吃一惊,在端最后两碗面的时候,也陪着笑脸问道:“客人,吃好了吗?”三大还是同样的回答说:“凑合着吧。”掌柜的连连点头说:“好,好,今儿个吃饭的客人太多,招待不周到,请下次光临吧。”到底也不知道三大吃饱了没有,就把三大送走了。
最后结账,数了数空碗,共有一百三十八个。
灵寿本地民间故事:飞毛腿朱凤鸾
灵寿县西伍河村有个朱凤鸾,脚心里长着一撮黒毛,能日行千里,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称他为“飞毛腿”。
有一年冬天的夜晚,他在纺棉花窨子里和一些女人闲谈,说起正定府城内十字街史家馆的包子来,谈得津津有味。有人说:“人家那包子馅儿大,当然是好吃喽!”也有人说:“人家那包子菜鲜油香,调味齐全,吃起来味道特别好。”一个上年岁的妇女说:“你们甭瞎讲了,再好吃咱们也摸不着啊。”这时,朱凤鸾接了腔说:“想吃吗?这很容易,我现在就去买。”又有人说:“咱们这儿到正定七八十里地,往返一趟得用大半天,还不把人饿坏了。”朱凤鸾说:“快,一会儿就来。保证让你们吃上热包子。”大家不相信说:“小鸾子啊,你可不能吹牛,我们等到天明也等着你,看你办到办不到吧。”大家凑了钱,给了朱凤鸾。
朱凤鸾出了窨子,回到家里拿了一块搌布,提了一个篮子,便上路了。
工夫不大,他便到了正定城内大十字街。东北角史家馆的包子刚出笼,朱凤鸾买了几屉,用荷叶包好,外面包上搌布,放在篮子里,付了价钱,扭身就往回走。
出城不远,碰上了一只狼。狼在前边跑,他在后边追,也不走正经道了,高坡下岭地乱追一气,直追得那只狼上气不接下气地直喘气。朱凤鸾还嫌那狼跑得慢,追一会儿,把狼踢一脚,追到西伍河村边时,竟把一只狼踢死了。
朱凤鸾回到窨子里,拿出包子来一看,还冒着热气哩。大娘、婶子们美美地吃了一顿肉包子。
从此以后,朱凤鸾飞毛腿的名声就传开了,直到现在,灵寿、慈峪、燕川一带还流传着他买包子、踢死狼的故事哩。
灵寿本地民间故事:高力士的传说
灵寿县岭北村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人,这人身高八尺,肩宽三尺,头大如斗,双手过膝,两个手掌一伸好像两把粪叉,人们叫他“大力士”,因为他姓高,便叫他“高力士”。高力士一天三顿饭能吃斗米斗面,只因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有一年五月的时候,天气闷热,刚下了一场小雨。他家租种着财主家的.十来亩小苗,正该清垄,他爹叫他去觅十几个找工来。
早晨起来他出了门,没有去找人,躺在地头起的一棵大树底下睡起觉来。吃饭的时候了,他爹担着十二个人的饭去送饭,到地头一看,只有他一个人还正在睡觉,顿时火冒三丈,指着他的头皮说:“你这个孩子总是不听话,为什么不找人?我看你今儿个这些地怎么锄?就算你不找人,你也得说一声啊!这不是,我送来了十二个人的饭,我看着你自家吃吧!”
高力士先让他爹吃,他爹心里不高兴,赌气不吃,蹲在一边吸起烟来。高力士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气喝完了十二个人的稀饭,把十二个人的黄饼子也吃了个光,对他爹说:“你回去再找一把锄,我得用两把锄锄地。这么一点点儿活还不值得我一个人干哩!”
高力士今儿个吃了一顿饱饭,干起活儿来也有劲儿了。他一只手拿起一把锄,一锄两个垄儿,一拉一推就过去了,锄的地又暄又平,不等日头落下山,十来亩地都锄完了。他爹眼看着亲生的儿子一辈子就今天吃了一顿饱饭,心疼得流下了眼泪。还有一次,在岭北村东口躺着一块大石碑,约有千数来斤。一群人围着这块石碑在打赌,共同商定谁要是能搬动这块石碑,大伙儿凑钱买酒肉,请他一顿。一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搬。
高力士走了过去,一看今儿个这事儿,憋得他的手头儿早痒痒了,顺口说道:“这点小事儿 ,我来搬,我不只是光能背起来,还得把它背到村西口。”说着,高力士两手轻轻地把石碑搬起来,往上一掫上了肩,大踏步地走到了村西口,而且面不改色,气不喘。
自此以后,这块石碑便永远横卧在岭北村的村西口上了。同时,高力士的力气大也人人皆知了。
【灵寿本地民间故事精选】相关文章:
5.民间故事精选
6.英语民间故事精选
7.精选民间故事
8.民间故事传说精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919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