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讲故事能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使孩子产生一种安全感,这对儿童感情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在讲故事的同时,还要仔细观察他的反应,敏锐地捕捉他的兴奋点,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故事中的形象启发和诱导孩子,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睡前故事篇一:口袋里的爸爸妈妈
小朋友们都知道小袋鼠的家就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等小袋鼠长大后也有小口袋哦,小袋鼠非常感恩,以后也会把父母装在口袋里,小朋友要向小袋鼠学习哦!
小袋鼠采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花插在她的小口袋里,回家来让妈妈看看,“好看吗?”
妈妈说:“真好看。”
小袋鼠挺高兴:“妈妈,我肚子上的这个小口袋,长出来就是为了让我插花的吧?”
妈妈笑了:“不光是为了这个。你以后长大,也会生小袋鼠,也要用这个口袋装小袋鼠。”
“小袋鼠自己不会走路吗?”
“不会,就像你小时候一样。”
小袋鼠想了想又问:“我的小口袋会长大吗?”
“当然,”妈妈说,“会跟人一起长大。”
小袋鼠歪着脑袋认真地说:“好,等爸爸妈妈老得走不动路的时候,我就把你们装到我的.大口袋里!”
睡前故事篇二:小松鼠回家
从前,有一个大森林,那里住着一只小松鼠。小松鼠家周围有很多邻居,但它一个也不喜欢——小猴子上蹿下跳太调皮了;小兔子只会在地上跳,不会上树;小鸟叽叽喳喳太吵了……小松鼠一个朋友也没有,只好自己玩。
有一天,小松鼠在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玩。一不小心,它从一棵高高的树上摔了下来,把腿磕破回不了家了。它又疼又伤心,坐在地上,“呜呜”地大哭起来。突然,小松鼠听到一个声音在说:“你怎么了?有什么要我帮助的吗?”小松鼠惊讶地东张西望,但没发现一个人。小松鼠好奇地问:“你是谁?在哪儿?”
那个声音又说:“看你旁边的石头下面。”小松鼠推开了那块石头,发现下面有一只黑色的小蚂蚁正看着它。小松鼠失望地说:“你?算了吧。我要回家,你能抬得动我吗?”小蚂蚁自信地说:“你放心吧,我一定有办法送你回家的!”还没等小松鼠反应过来,小蚂蚁就一溜烟地跑了。不一会儿,小蚂蚁又出现了。它站在小松鼠面前大声问:“你家住在哪里?”话音刚落,小松鼠就觉得自己在动。它往身下一看,成千上万只蚂蚁正抬着它走呢。
蚂蚁们按小松鼠指的方向把它送回了家。小松鼠突然明白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它下决心以后多去看望小猴子和小兔子,多跟小鸟说说话,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睡前故事篇三:蛤蟆先生有个约会
当星星挂满树梢的时候,荷花池要举行舞会了。
美丽的青蛙小姐展开荷花瓣裙子跳舞在荷叶上跳舞,她还会邀请穿着最体面的先生共舞。
一大早,蛤蟆先生就开始准备了。
一定要头发干净,衣着整洁才行。蛤蟆先生洗了3次澡。还洒上香喷喷的花露水。
他穿上黑色的燕尾服,黑色的漆皮鞋,戴上白色的手套。在镜子前照了又照,哇!真精神,帅呆了。
可出门前,蛤蟆先生又觉得,天气这么热,穿淡色的衬衣,打领带,会更体面。
没错,长袖白衬衣是最好的行头。于是,蛤蟆先生穿上白衬衫,他在镜子前照了又照,确定自己很体面了。这才坐着土豆马车出发。
参加舞会,遵守时间是首要的礼仪,要准时到达,土豆马车开得飞快,驾、驾、驾……
“蛤蟆先生,蛤蟆先生,停一停!”蜗牛妈妈站在野豌豆上挥动着草帽喊。
“什么事情?快说,我有急事呢!”
“借你的土豆马车用一用,我的儿子生病了,我得马上送他去医院,可是我实在走得太慢了!”蜗牛妈妈喘着粗气。
“那可不行……我有急事呢。”
“好心的先生,求求你了,要是星星挂满树梢的时候,还到不了医院,小蜗牛会死掉的!”蜗牛妈妈伤心得哭起来。
蛤蟆先生瞅了瞅野豌豆花瓣上的小蜗牛,小蜗牛耷拉着脑袋。“那……那好吧!”
“谢谢你,好心的先生。”
“快去吧,小蜗牛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
驾、驾、驾……蜗牛妈妈赶着马车去医院了。
糟糕,蛤蟆一拍脑袋,我可要迟到了,蛤蟆先生一路小跑着。
“嘿,伙计,帮帮我,帮我抬一抬?”。兔子白大的货车车轮陷进泥坑里了。
"对不起,我有急事呢!”蛤蟆先生头也不回的说。
“帮个忙吧,好心的先生,星星挂满树梢的时候,我得把这批货物运完。要不然,我的工作可要丢了。”兔子很着急。
蛤蟆先生停下脚步,戴着白色手套的手,扯了扯黑色的领结。
“那……那好吧!”蛤蟆先生说。“可得当心弄脏我的白衬衫!”
“一二三……一二三……”一使劲,车子很快从泥坑里退出来了。可是蛤蟆先生的白衬衫沾上很大一快泥巴。真糟糕!
“我帮你擦擦吧,真抱歉!”
“不,不用了!”
时间就要来不急了,蛤蟆先生跑得飞快!
舞曲刚刚奏响,蛤蟆先生独自坐在角落里,唉!真糟糕,我已经很小心了!蛤蟆先生不停的拍着自己的衬衫。
你说,美丽的青蛙小姐会请他一起跳舞吗?
【幼儿睡前绘本故事大全集】相关文章:
1.幼儿睡前绘本故事
2.幼儿睡前故事绘本
5.睡前故事大全集
7.睡前绘本故事大全
8.幼儿故事绘本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911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