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学家。他写的诗集有《女神》、《新华集》、《百花齐放》等;历史剧有《蔡文姬》、《武则天》等;散文集有《洪波曲》等,同时在古文字和古代历史研究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郭沫若少年时就勤奋读书,颇显才华。他5岁便开始读书、识字。一天他跑到私塾老师那里求读。老师抬头一看是一个瘦小的孩子,心想,这小家伙乳臭未干,也能读书?于是,老先生连连摇头,回绝了他的请求。谁知年幼的郭沫若自尊心很强,竟冲着老师大声念了一首诗:
翩翩少年郎,
骑马上学堂;
先生嫌我小,
肚内有文章。
一诗末了,四座皆惊,如此年纪竟脱口成诗。老先生呆了好一阵子,连声赞到:“妙极、妙极,真是一位神童。”于是,他欣然收下了这位年幼的学生。
郭沫若8岁就系统地攻读了《四书》和《五经》,同时还研究了散文集《古文观止》。他读书从来不死记硬背,而是充满着探索的精神。他读左丘明著的《左氏春秋》这本书时,就配合研究了《东莱博议》,这样使史和论结合起来学习,培养了自己喜欢思考议论,喜欢重新评价历史的兴趣和习惯。他读的这些古书,为他后来研究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郭沫若利用学校放年假短短几天的时间,把整部《史记》从头到尾阅读了一遍,而且一篇篇进行了认真的钻研、分析和评价。《伯夷列传》里有一句话,被历代注家解错了,他发现后,就把它校正过来。
1907年,15岁的郭沫若考上了嘉定府中学堂读书。由于当时这个学校师资水平过低,所教的东西不能满足他求知的欲望。他心里焦急,感到在这所学校里再读下去,等于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就决定通过自学的道路向文学方面发展。学校里有位黄经华老师,精通文学。郭沫若抓紧时间,从他那里借到了很多有关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依着自己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自学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
郭沫若读书是为了涉取知识,研究问题,不断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爱好,而不是为了消遣,为了散心。在他所读过的书中,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读书批注,有的写下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有的是把别处的有关材料,征引过来加以补注。对于偶尔发现的一些难得的材料,他甚至整篇整册地用毛笔抄下来,放在案头,随时复习翻阅。
郭沫若就是这样从各种书籍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培养了自己探索各门学问的兴趣和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880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