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并非一位天生的好父亲。有一次下班回家自顾自地向自己的书房走去时,他吹着口哨从摔倒在地的小儿子彼得身边走了过去。彼得与母亲逛街时,看到一本《父亲手记》。彼得认为自己的父亲正缺乏做父亲的能力,于是鼓动母亲买下了书。他不客气地将它放在了巴菲特的书桌上。
这样的情况让巴菲特感到十分忧虑。他深深地感受到子女对自己的失望。他认真地反省了自己,并开始让生活不断地释放空间,把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子女都装进了自己的心里。巴菲特开始记录子女的成长,他每年都会将自己孩子成长的点滴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累积起来共有30多本。这本书后来成为比尔?盖茨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
巴菲特对子女的教诲最重要的体现在他对子女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上。巴菲特认为父母对子女最大的帮助是“家有千金,不如授子一技”。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会理财,远离的行为,他在家里安了一个角子机,每次给自己的孩子零花钱之后,又用角子机把钱赢回来,通过这样来教育子女不要参加活动。
困扰孩子们的另一个问题是:不管他们走到哪里,他们总是戴着巴菲特儿子或者女儿的帽子。世人在看待他们的成绩时,更多的是看到巴菲特子女的成绩,而不是苏珊、霍华德或者彼得的成绩。伴随着这种想法会产生很强烈的挫败感,甚至可以引起子女对父母的憎恨。与其他富豪不同的是,巴菲特十分理解孩子们这样的心境。
孩子们小的时候,巴菲特并没有过多要求,而是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玩泥巴侍弄花草,听音乐唱歌,看摄影作品,在田野里疯跑,都是孩子们生活的内容。他所做的就是尽量使孩子们快乐,并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事物,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儿子霍华德做生意失败后,开始巴菲特并不想帮他,因为自己栽倒了就要自己爬起来,可是经不住妻子的再三劝导,巴菲特还是给儿子霍华德买了家农场,但霍华德,必须按期缴纳很高的租金,否则农场立即收回。巴菲特问霍华德敢接受吗?霍华德接受了。几年后,霍华德的农场蒸蒸日上,并不断涉及不同行业。后来,霍华德发现经商并不能使他快乐,在生意的高峰时期放弃了经商,一心做起了摄影,现在过得也不错。
在巴菲特自己看来,他之所以取得一些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勤于思考,总结了一些规律。所以,他经常告诫孩子们要有思考的习惯,并在勤于思考中学会善于思考。几年前,霍华德在农场站住脚后,不断捕捉市场信息,思考总结,生意做得越来越好。在他的摄影事业中,勤于思考也让他受益匪浅。小儿子彼得也经常在寂静的时候思索创新,寻找灵感,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音乐作品。苏珊也喜欢思索自己感兴趣的事。
当巴菲特宣布捐出85%的财富后,《纽约时报》问巴菲特,这是否意味着他的孩子们失去了一切。对此,巴菲特是这样看待的:活着,快乐最重要,亿万财富不会给人能力和成长,反而会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从一定意义上讲,金钱只是一串数字,只有乐观、自信、勇敢、勤于思考的性格才能收获快乐而丰富的人生。因此,可以说,他已经把他最珍贵的财富都赠送给了他的孩子们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857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