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冬至的故事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的故事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祭天祭祖外,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南阳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苏州至今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圆夜饭”不仅丰盛,每道菜名更是有寓意。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宁夏——冬至吃“头脑”

  银川百姓的冬至也叫鬼节,冬至这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这天的羊肉粉汤有个古怪的名字——“头脑”。一般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饺子,就买吊炉三尖饼子、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

  福建——冬至“爱吃丸子汤,盼啊天未光”

  “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捧。”福建冬至有以熟“甜丸子”祭祖的民俗。冬至的夜最长,而孩子们爱吃“丸子汤”,睡不着,天未亮,就吵着妈妈要吃“丸子汤”。主妇把“丸子”倒进锅里,和生姜、板糖(姜、糖能祛寒开胃)加水一起煮成香、甜、粘、热的“甜丸子汤”。把它祭祖后,全家人分而食之。

  说说冬至的故事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个节气。

  冬至,北半球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此后直至来年的夏至,平均每天增长白昼时间为九十秒以上。农谚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长一针剌”。《唐杂录》记载:“唐宫中以女工揆日影之长短,冬至后,日晷渐长,比日常增一线之工。”也就是说,因了白昼加长一线,女工们承担的活计也要相应增加一线。

  冬至,北半球隆冬之开始。我国的农历规定,自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到三九最冷。之后逐渐转暖。《冬九九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九九歌》各地大同小异,陕西《九九歌》前半截为:“一九二九,闭门抄手,三九四九,冻死老狗”。

  冬至,中国民间一个隆重的节日。古人曾与春节同等看待。至今仍有“过小年”的说法。陆游在《老子庵笔记》中说:“唐人冬至前一日亦谓之除夕”。《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皇帝在这一天要率领文武大臣出郊祭祖,士大夫相互间要“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老百姓“积累假借,至此更易新衣,飱祭先祖”。

  陕西民间,多有在冬至日吃饺子或馄饨的习俗。人们说:“冬至日吃饺子,不冻耳朵”。想来是对人对自己的一种关怀,表示当这寒冬来临之时,要注意加衣加食,避免饥寒侵袭。因人及鬼,便有为鬼送寒衣、送饺子馄饨的习俗。总之,是一种送温暖的活动,不仅仅给人送,还给鬼送,大慈大悲。

  陕西省合阳县逢年过节常常要吃馄饨,特别是冬至日,全县家家户户包馄饨,吃馄饨。是一种連汤馄饨,即将馄饨与制作好的臊子合在一起,一碗碗盛给大家吃。先敬祖先四碗。还要拿到门首、巷头、坡下、十字路口,说是给游鬼吃。这馄饨,活着的人自己吃,也不忘记给老祖宗们吃,还要给不知名的游鬼即野鬼吃,阳间阴间,大家共吃,寒冬来临,大家温暖。合阳人对冬至日吃馄饨极为重视,说是这天吃了馄饨,一冬天不受冻。如有人在县内工作,家里就要给留上一碗,等他回来吃。

  类似风俗,在邻近的澄城县也有。一段时间以来,合阳人被戏称为“合阳鬼”,有一个故事说明它的由来:先前合阳人穷,许多都到澄城县的煤矿拉炭倒卖,赚点小钱。連冬至这样的大日子也不能回家休息。澄城人也兴在冬至日晚上给游鬼送点吃食,但不是馄饨,是饺子。那时,澄城人也穷,冬至日也有许多男人不能回家,给游鬼送馄饨的任务就由妇女来完成。妇女们大多胆小,不敢出门送馄饨,就从门坎下边往外一递,任你游鬼自己来吃。此时,有合阳的男子正好路过,天黑风急,又冷又饥,忽然看见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如何不吃!吃罢一碗,向前走去,又见一家门前也有一碗馄饨,当然再吃,就这样,連着吃了半条巷子。最后被人发现,门里的妇女惊呼:“哪一路的鬼?”门外的男子回答:“合阳鬼!”

  有句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可这天不同,这天是:人间冬至,泽及游鬼。

  冬至是寒冬来临的日子,天气在一天天变冷,却有这许多人情温暖的故事,可谓因人及鬼,由冷到暖。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8493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