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的内容,欢迎阅读!
成语: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大海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大海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大海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边,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是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了,哈哈!”
成语: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成语: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讲的是公元前637年那时候的一个故事。当时重耳到流亡到楚国,看到晋国公子来自己的国家,就盛情款待他。在喝酒的时候,楚成王因为开心喝得有点多,就跟重耳开玩笑,“我今天盛情款待你,等你哪天当上了晋国的国君,你会怎么报答我今天的盛情呢?”重耳听到便说,“哈哈哈,楚成王您不是开我玩笑吗?你们楚国地大物博,什么东西都不缺,什么宝贝君王您都见过。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东西来表示感谢呢。”楚成王一听不高兴了,“这样,你就什么都不表示了吗?”
重耳想了想,严肃地说,“这样吧,楚王,如果到时候晋国和楚国要是打战的话,我就命令我们晋国的队伍向后退九十里来报答您。但如果我们退后这么远,您还是想打的话,那么我会命令我的队伍奋力攻打您的队伍了。”这话一出口,楚成王的臣子就不答应了,“君王,他口出狂言,把他给杀了吧!听得我都生气了,好大的口气啊。”楚成王摇了摇头,“是我不对在先,款待了人家一下就跟他要报答。他贵为公子却不在晋国,在外仍然有这么多的忠心臣子跟着,将来必成大器。”
几个月后重耳带着自己的手下们在楚国的引领下到了秦国,在秦国的帮助下回了晋国当上了晋文公。时间飞逝,谁还记得当时在酒宴上的玩笑话呢。又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不断强大起来,为了国家的将来两国都想让宋国加盟,终于晋国和楚国间开始有了冲突。打还是不打,其实楚成王是不想打的。但臣子们一直觐见,不得不答应楚晋交战。
晋国的队伍和楚国的队伍真有兵锋相见的一天。心里记着当时口头下的承诺,晋文公在打战前就下令,“所有队伍退后九十里!”这还没打战就往后退,奇了怪了啊。大家耳朵听着脑袋里还在飞快地运转,始终不理解为什么下这样的指令。这时狐偃就大喊,“晋文公在当时流亡的时候受到楚成王的恩待,作为报答,晋文公答应在两军交战之时退避三舍。我们是晋国的士兵,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退,往后退!九十里,后退!”听罢大家就往后退,可楚国还是往前追赶,终于大战爆发了。但晋国大胜楚国。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文章:
7.历史故事的成语
8.历史故事 成语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783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