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名人成长中的故事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成长是行走,一边得到一边失去;成长是负重,一边痛苦一边成就;成长是耕种,一边疲劳一边收获。

名人成长中的故事

  名人成长中的故事篇一:

  唐代黄巢咏菊诗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从小就喜爱菊花。唐代风俗,在重阳节这天,亲友相约登高,饮酒赏菊。黄巢的爷爷因为自家满园菊花盛开,便在园中摆下家宴,邀子侄们一起来赏菊。酒过三巡,老爷爷一时兴起,提议以菊花为题,大伙儿联句赋诗。谁知轮到他联句时,竟一时想不出佳句来。坐在爷爷身旁的黄巢等得不耐烦了,就抢先脱口吟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清脆的童音刚落,顿时赢得全场喝采。可唯独黄巢的父亲神色惶恐,连连摇头说:“这赫黄衣是老天赐给皇帝的,你怎么敢随便乱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说着,就要动手教训黄巢。老爷爷一看不好,连忙挡住,说道:“恕他年幼,不要打了,就罚他重做一首吧!”

  不等父亲表态,黄巢立即应声:“遵令!”只见他略加思索,立成一篇:“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李一处开。”

  诗的大意是说:在飒飒的秋风中,满园菊花一齐开放,但因秋天逐渐寒冷,所以蜂蝶不来。将来我如果做了春天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李花同在春天开放。

  这首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举座的人都为他的诗才惊叹不已。

  后来,黄巢赴京赶考。虽然他抱负远大,才华横溢,但由于科场黑暗和朝廷腐败,结果却名落孙山。此时,他深感自己像开不逢时的菊花,又做了一首咏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这铿锵有力的诗句,表达了他要砸碎旧世界、重奠新乾坤的豪情壮志。

  名人成长中的故事篇二:

  走上艺术之路

  1919年,吴冠中出生在江苏宜兴,家庭贫困的他高小毕业后,进入无锡师范初中部,凭优异的成绩,几乎每学期都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的奖学金。

  1934年,吴冠中怀揣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但一场新生校际联合军训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他遇到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朱德群,朱德群带他去参观杭州艺专,并建议喜欢画画的他放弃电机专业专攻美术。

  两年后,吴冠中如愿以偿地进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校长林风眠的启发下,走上了“融贯中西”的艺术道路。

  寻找心中的麦田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选派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吴冠中以全国绘画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取得公费留学法国最高美术学府——巴黎国立美术学校的资格。

  吴冠中为自己的'艺术世界打开了一扇气势磅礴的大门。旧中国的黑暗腐败、对艺术的不重视,刺疼了他的心,他做梦都想着能在法国大展宏图,不再回国了。

  吴冠中开始疯狂学画,一有时间就到卢浮宫。除了在卢浮宫美术史学校听课,就是参观博物馆、大型展览及大大小小的画廊。那么多画廊,每家不断在轮换展品,他天天转,所见仍日日新。

  书店及塞纳河岸的旧书摊也是很吸引吴冠中的地方。晚上他到法语学校补习,或到大茅屋画室画人体速写,时间排得紧,来不及吃饭,便买面包夹巧克力,边跑边吃。大学城晚上常有舞会,他从未参与过,晚上回到宿舍就10点多了,还要看一小时法文书。

  1949年,游历欧洲的留学生们即将结束自己的学业,留在国外还是回祖国去,吴冠中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一次,他看到了梵高写给他弟弟的话:“你也许会说,在巴黎也有花朵,你也可以开花、结果。但你是麦子,你的位置是在故乡的麦田里。”正是这段话,令他意识到,他深爱的依然是自己的祖国。

  走遍大江南北的“院士”

  回国后的吴冠中到处写生,他住工棚、破庙,啃干馒头、喝河水,曾被路人误以为是修雨伞的、要饭的。他背着沉重的画具独自闯荡荒野僻壤,从东海三角到西藏的边城,从高昌古城到海鸥之岛,一步步地向人们揭示艺术的奥秘。

  吴冠中的一幅油画并非在一处完成,经常十里、二十里地挪地方;画架画箱连同油画一起扛,他像山里的担货郎。有时他靠双手攀着树根爬上陡峭无路的山巅作画;作完画,他双手捧着油色未干的画幅,无法下山,于是只好先将画箱扔出,让它滚下坡去,自己则像儿童滑滑梯似地从坡上慢慢滑下去。

  大江南北,频繁奔波,他在艺术领域的造诣日渐提升。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为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200年来获得该职位的首位亚洲人。

  身负巨万的“穷人”

  在业界看来,吴冠中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他将西方形式结构同中国意境韵味有机结合,将中国绘画的精神与风貌推向了世界。他的画作在拍卖市场上高达几千万元,并屡创新高。

  1999年,吴冠中向中国美术馆捐献了10幅作品。2008年,吴冠中把得意之作《一九七四·长江》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此外,上海美术馆、浙江省人民政府及他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也收到过他捐赠的很多件作品。2008年,他将113幅市值3亿元的作品捐献给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馆长说,这应该是新加坡公共博物馆收到的价值最高的一份捐赠。

  然而,这位身负巨万的艺术大师,他的书房不足5平方米,除了靠墙两个装满画册和书籍的铁架子,就是临窗一张比课桌略大的书桌和一张椅子,椅子拉开几乎顶到了书架。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安静地走了,没有追悼会,没有遗产纠纷,他所有的画都捐给了国家。他以一生的心力践行着不负丹青的承诺,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人格上,他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名人成长中的故事篇三:

  布列斯·巴斯卡是法国着名的数学家与思想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少年时代是个数学家,青年时代是个发明家,中年以后则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后人。他是个天才,11岁即发表论文,16岁提出了着名的“巴斯卡六边形定理”,17岁发明了计算器,23岁测试了大气压力……但他又是个多灾多难的“病秧子”。到了晚年,甚至陷入宗教与迷信而不可自拔。

  巴斯卡1623年6月19日出生于法国奥佛涅省的克勒蒙城,他的家庭是开明而富有的,但巴斯卡的人生却是很悲惨的。他1岁时就患肺结核与软骨病,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终身生活在病魔的阴影中。从18岁起,他几乎没有一天是快乐无忧的。正当24岁的青春韶华,他却因中风而瘫痪。肠结核、头痛症、下肢麻痹更兼神经衰弱,一齐向他袭来。经过反复调养、多方锻炼,虽能倚杖而行,但再也恢复不了健康了。他的病极其复杂,象他的思想一样,时时处在神秘之中。法国医生梅特里曾概括其多种病症而命名为“巴斯卡幻象”,认为巴斯卡“一方面是伟大人物,另方面是半疯子。”

  然而,巴斯卡正是在病痛的折磨下,靠坚强的意志研究数学难题而忘却了痛苦,他在疾病与天才中并驾齐驱,成为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与最深刻的思想家之一。

  他原本不相信命运,但后来却陷入了宗教的迷雾中了。1654年,在巴斯卡的生活史上,是个划时代的年头,他在这年写下了《罪人的皈依》一文,从而开始了心理学与神学的探索,他开始对宗教的狂热探究。1654年11月23日,巴斯卡乘马车遇险,两匹马均死于巴黎塞纳河中,而他本人却奇迹般地幸免于难。当天晚上,巴斯卡心潮澎湃,获得天启,写下了祷文:“正直的天父,这世界从不知道你,但我已知道你。愿我再不离开你。”此后,他便迁入罗雅尔修道院,终其余生,在激烈的斗争与痛苦中追求宇宙与人生的真理。

  1662年6月,多病的巴斯卡又患上了剧烈的腹纹痛病,病情急剧恶化。

  7月,病危症状日益显着。他的忏悔神父与他进行了一次着名的谈话,传闻巴斯卡对以往的过激言论有所悔悟。8月19日,一代天才停止了呼吸。他的面容被拓印下来,以便日后塑造雕像。两天后,他被安葬在巴黎圣艾基纳教堂。这位数学家的故事会随他的作品被世人铭记。

【名人成长中的故事】相关文章:

1.名人成长故事

2.名人成长故事精选

3.名人成长故事100

4.名人的成长故事

5.名人成长故事大全

6.名人成长故事「精选」

7.名人成长小故事

8.世界名人成长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7393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