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 (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 (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 (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 (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桥的故事与传说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

  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小心桥

  南京以“桥”为名的地名不在少数,其中“小心桥”的名字,传说在东晋就已经出现。东晋时候有一名叫周处,他曾是附近一带的霸王,后来改过自新为民除害。小心桥附近曾有一条巨蟒,周处因自己太不小心被蟒蛇一吞而下,为了提醒当地居民故得此名。

  这个传说与地名的立坊,就在小心桥东街。从这里往里走,就能看到一片“被遗忘在时光里”的老南京,从小心桥东街向老虎头方向走,每一步都好像是穿梭时光,回到了老南京的感觉。这里与周围的住宅区有一些“格格不入”,破旧的平房之间,总有人穿梭其中,让这片“老南京”充满了人气。

  房屋的墙壁早已斑驳,房顶的瓦块也层次不齐,证明着时光的流逝。这里的“空中楼阁”,也成为了一处特色,下面是一家古朴的杂货铺充满了回忆的味道。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还藏着一口小古井,井上的青苔仿佛在诉说着从前的故事。在小巷的尽头意外寻到了一处古寺——光宅寺,在梁武帝时期就由此寺。而如今褪去了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隐匿在这处被时光“定格”的老南京。

  住在这里的老南京人,用一口纯正的南京话告诉我“快要拆迁了,快要拆迁了”,似乎其中掺杂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这里的不舍。老南京的记忆,在一代又一代里慢慢流逝,这里却给了我们一处回忆中的风景。也许这里并不是最美丽的,但是这里确实“最南京”的。

  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长安桥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邻水县山槽中,出了一个皇贵妃,又考出了一个进士——刘三才,因此人们将这个山槽更名为“贵人槽”。为了讨好这两个贵人,方便他们出入,邻水县令就在城门口张贴布告:诚聘能工巧匠,在邻水县城至贵人槽途中一个叫长安的地方修建一座长安桥。

  一天,有师徒二人同时前来县衙应聘。师父自称鲁班,徒弟则自称赵巧。县令听后大怒道:“你们胡说,想那鲁班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哪能现在还活着?”鲁班答道:“有哪本书上记载鲁班死了?既然没有,那当然还活着。”县令又说:“赵巧不是将黑灯台送给龙王,留下白灯台不能避水而被淹死了吗?”赵巧辩道:“是我师父知道我有难,前来救我才幸免于难。”

  县令心想,二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能人,一时也不知如何取舍。经过一番思考,县令终于想出了个好方法,不管鲁班师徒真假与否,通过考核再说。于是对他俩说道:“你们师徒二人同时前来应聘,但我只能用你们其中的一人。因修长安桥工程巨大,牵涉到皇妃、刘大人回乡省亲,所以我要对你们师徒二人进行考核。你们今晚各选地点,在我县境内各修建一座桥,以鸡鸣为限,谁的桥修得又好又快,就由谁负责修建长安桥。现在你们各自去选地点吧!”

  他们师徒二人听完县令的吩咐后,都离开了县城。鲁班很快就选择了九洞水里面一个叫皂角垭的地方修桥。赵巧天生聪明,他并不急于修桥,而是把邻水县境内考查一遍。当他来到华蓥山放牛坪北侧时,发现这里悬崖峭壁,石灰岩层结构疏松。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心想何不直接在崖内凿出一个洞,那样岂不省力得多。结果赵巧不到半夜就把桥修好了。这座桥就是现在的天生桥。修好桥后离鸡鸣还有一段时间,他想师父肯定还没完成,何不去看看呢。

  赵巧来到师父修桥的地方,发现师父正在不紧不慢地修桥。他心想,照师父这种修法,天亮前肯定能完成,并且这座桥修好后一定比自己修的桥壮观得多,虽然自己先把桥修好,但谁知道县令到时候会怎么个判法呢?他眼珠子一转,馊主意就来了,何不捉弄捉弄师父,让他不能安心修好这座桥……于是,他躲在皂角垭处假装鸡叫。鲁班一听鸡叫,又见桥才初具模型,赶紧加快速度,以至于匆忙中修出的桥的角度都不直,歪斜着。相传这座桥就是现在的咧角桥。

  经县令考正,赵巧先将桥修好且鲁班修的桥不是很好,所以决定由赵巧负责修长安桥的工程……

  在长安桥快要竣工的时候,鲁班乔装成乞丐前来观看,只见长安桥横跨南北,桥上修有一条巨龙迎流而上,桥下宝剑高悬,心中暗喜。当夜他借宿一贫苦农家,为了报答这农家的热情款待,特给这农家打了一个石猪槽,并告诉农家要以十担谷为价,过后会有人来买。长安桥终于要合拢了,但合拢的石头却找不到合适的,不是长了就是短了,始终不如意,工程也迟迟不能完工。一天,赵巧无意中看见了这个石猪槽,感觉很合适,就叫人抬到桥上去,结果正合适。但农家一定要十担谷才肯卖,赵巧细问之下,才知道是师父在暗中帮自己,也就欣然地给了十担谷的钱。

  鲁班以诚待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赵巧。赵巧从此改掉了那些不诚实的习气,真正成为了鲁班的继承人。

  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回澜桥

  回澜桥,又名兰桥,位于魏县城东2里处,明代是横跨漳河的一座木桥。清清的河水从桥下回澜东去,水中投有一双日影,素有“回澜双日”之说,明代为魏县八景之一。在这座桥上曾有过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

  明初,魏县西代固村有一位饱读四书五经的田员外,田员外有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儿叫田瑞莲。田瑞莲打小就跟河对岸柏二村的姨表哥魏魁元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每到傍晚,两人就在兰桥上幽会,互吐心声,诉说衷肠。他们简直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瑞莲长到十八岁,出落得如花似玉,貌若天仙。方圆数十里富家子弟纷纷托人向瑞莲求婚,但都被她一口回绝了。瑞莲自有主张,一再对家人说:“就是王公贵族,我也不嫁。我早已有了意中人,我要嫁给魁元哥。”田母是个热心肠之人,觉得他们俩郎才女貌,挺般配,有意促成这门亲上加亲的亲事。然而,号称“老夫子”的田员外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不仅嫌贫爱富,而且还嫌魏魁元没功名,没地位,门不当户不对,母女好说歹说,他就是不同意。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73827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