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创业者,要先行动起来,而不是一定要等到有钱了才去做。”这是王建军微博上的最近更新。他说,每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说这句话时,都很有感触。回想自己25年的创业经历,如果当时不主动出击下海经商,而是干等着“等有钱了再说”,那如今的成绩只能算是浮云。
他是个踏实人。创业初期,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比别人领先半步。他说,他不喜欢整那些虚无的东西。其实,真能做到比别人领先半步,那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退伍军人的“冲动”
1990年从部队退伍回来后,王建军被分配到老家山东德州乐陵市农行,当一名业务员。在他们当地来说这已经是个不错的职业,但王建军却不这么认为。平时,除了跑业务还是跑业务,很枯燥,这让内心有着一股闯劲的他无法安分。
机会来了。1996年,广东东莞一家台资企业的老板是王建军的远房亲戚,让他到东莞去学习管理企业。考虑良久,王建军向领导提出停薪留职的申请。他的这一举动在同事间引起不小震动。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认为我太‘冲动’,甚至有人断言,我一去广东,必将受到‘冲动的惩罚’,但我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于是,26岁的王建军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那时的东莞还没有如今的繁华,而是一座正准备大步发展的城市,这让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王建军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亲戚的台资企业无论是管理思路还是经营理念,都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在这里,他学到了不少全新的管理模式。直到现在,他都对这一模式推崇有加。“当别人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你已经学会走路了,总比别人领先一点,怎能不成功呢?”有人这样评价说。
后来,亲戚在义乌设了一个分厂,派王建军总负责,于是,他来到这个商业氛围很浓的地方。
2002年,他决定再“冲动”一把———自己“单干”,在下骆宅办起一家饰品厂。很喜欢看金庸小说的王建军给厂子取名为“倚天”。
不要等到有钱才创业
至今,王建军还保持着山东大汉惯有的大大咧咧,做生意时,只要谈得来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谈不来的,他宁愿不做生意。他说,这是他的个性使然。
近年来,随着饰品热销,义乌本地的饰品企业越来越多。王建军说,2002年他“单干”的时候,义乌饰品企业大概在3700家,到现在估计有8000家,不包括没有营业执照的家庭作坊。同行多了以后,大家纷纷拼价钱,使得产品的利润越来越薄。
王建军举了个例子,四年前同样一个饰品配件能卖4元多,现在只能卖到八毛钱,可现在的人工等各种成本都在上涨。
为了吸引客户,王建军从质量和款式上进行创新,从而使其产品始终处于市场前列。
于是,王建军考虑转型。他的一个设想是,,保持原有自产自销的模式,再从国外进口一些饰品、生活用品、食品等产品。
同时,利用山东枣庄、台儿庄等地廉价又充足的来料加工优势,将企业一些低端的产品拿到那边加工,义乌本地保留中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5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