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出生于新西兰的一个偏僻小村庄,他从小就向往解释宇宙,向往发明,向往创造。
1889年他考上了新西兰大学。大学期间,他就自己动手制成一种灵敏的检波器,试验了在新西兰大地上的第一次电报,并发表了电磁学方面的论文。凭着这几篇论文,大学毕业几年后,卢瑟福到了剑桥大学的卡文迪实验室。
在这里,他接受了老师汤姆孙的建议,开始了对原子的探试。探试的第一步就是抓住镭放出的射线,看它到底是些什么东西,然后就可以顺藤摸瓜追踪原子内的秘密。
卢瑟福天生是个实验的好手,他立即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一个铅块,钻上小孔,孔内放一点镭。这样射线只能从这个小孔里发出,然后将射线放到一个磁场里。
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一束射线立即分成三股,一股靠近N极偏转,一股靠近S极偏转,还有一股不偏不倚一直向前,卢瑟福给它们取名为α、β和γ射线。经过测定,β射线就是老师汤姆孙发现的电子流,γ 射线就是伦琴发现的X光,居里夫妇发现的放射性就是α、β和γ射线。好个卢瑟福,真是出手不凡,19世纪最后10年的三大发现他在一个实验里就全部得到解释。
当他兴冲冲地把这些新发现告诉老师汤姆孙时,老师自然很高兴,顺便还告诉卢瑟福一个消息: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物理系派人来剑桥聘请教授,他认为卢瑟福是最好的人选。
1898年卢瑟福横渡大西洋到了加拿大,在这里,他遇到一个比他小七岁的年轻助手索迪,索迪的化学知识很丰富,这正好弥补了卢瑟福化学知识上的不足。
这时,卢瑟福又想起了在剑桥时遇到的一个老问题,α粒子从所具有的电量和质量来看很像元素氦,有索迪做助手,卢瑟福马上开始验证。实验结果出来了,α射线果然就是氦流。那么镭放出α射线后剩下的又是什么呢?经实验,竟然又是一种新元素氡。于是卢瑟福宣布放射性既是原子现象,又是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伴随物。
1907年,为了表彰卢瑟福的这一重大发现,诺贝尔评审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你可能会莫名其妙,物理学家怎么获得了化学奖。没错,正如卢瑟福所说:“这真是太妙了!我一生中研究了许多变化,但是最大的变化是这一次,我从一个物理学家变成了一个化学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096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