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
北朝北周庚信《春赋》游丝:昆虫吐出的丝在空中飘游。写春色留人,含蓄不露。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苔藓。渲染了苔绿草青的环境,清雅怡人,极具美感。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首句写留客,因种种原由而无法挽留;后句写送客,青草之上马蹄奔驰,青草似乎也通人情,与作者一道送别友人。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唐李商隐《晚晴》幽草:称在幽暗处的小草,阴雨太久会使它烂死。首句是作者自喻,暗含天将放晴的意思;后句表示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如果说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调子低沉,那么这两句则更多表现出乐观态度棗珍重美好的“晚晴”,并不去理会它的久暂。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侬:我。这里指荷花。披襟:敞开衣襟。用拟人手法写小草和荷花默契在酷暑的傍晚巧取凉风的状态。
劲草不倚于疾风,零霜则变;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暧斯迷。
清王夫之《连珠》倚(lǐ):偏。零:落。宇:屋。暧(ài):昏暗。末句意为:在昏暗的屋檐下则会迷失朝向。四句比喻美好的事物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
松柏
晋陶渊明《饮酒》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晋陶渊明《饮酒》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晋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柳宗元《孤松》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清陆惠心《咏松》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唐)杜荀鹤《小松 》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始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凛云木,只待凛云始道高
南朝 范云《咏寒松诗》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陈毅《咏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唐 王勃《涧底寒松赋》序:岁八月壬子,旅游于蜀,寻茅溪之涧,深蹊绝磴,人迹罕到,爰有松焉。冒霜停雪,苍然百丈。虽高柯峻颖,不能逾其岸。
呜呼,斯松托非其所,出群利器,何以别乎?盖物有殊类而合情,士有因感而成兴。遂作赋曰: 惟松之植,于涧之幽。盘柯跨 ,沓柢凭流。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几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故其磊落殊状,森梢峻节。紫叶吟风,苍条振。嗟英鉴之希遇,保贞容之未缺。攀翠崿而神疲,指丹霄而望绝。已矣哉,盖用轻则资众,器宏则施寡。信栋梁之已成,非榱桷之相假。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斯在物而有焉,余何为而悲者?
謝道韞 《擬嵇中散詠松詩》遙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願想遊下憩,瞻彼萬仞條。騰躍未能升,頓足俟王喬。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颻。
刘琨 汉乐府 《扶风歌》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刘桢 三国《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810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