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时间范围指立春至立夏期间,所包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哪一些,我们来看看。
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哪一些1
1、诗作《绝句》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诗作《钱塘湖春行》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诗作《春晓》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诗作《咏柳》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诗作《春夜喜雨》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诗作《清明》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诗作《晚春》
唐代著名诗人·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诗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代著名诗人·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诗作《绝句》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诗作《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1、诗作《忆江南》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2、诗作《大林寺桃花》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3、诗作《初春小雨》
唐代著名诗人·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诗作《春雪》
唐代著名诗人·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5、诗作《鸟鸣涧》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哪一些2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古诗介绍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字数诗行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
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古诗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
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
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
这里的叫法,不符合习惯。人们习惯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而把岑参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也明显看到了两诗的"异",所以出了这样的问题。
而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习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
为了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中国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哪一些】相关文章:
6.描写冬天的古诗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1942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