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赏析

古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这是一首抒写仕宦失意士子听曲感心的诗。充分表现了黑暗时代所带给一切被压抑者内心伯乐不在、知音难觅的苦闷与悲哀,以及他们不甘於现实的想法。一起来看看赏析,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赏析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译文】

  在西北方向有座高楼啊,

  巍峨高耸就象插入了浮云一样

  雕刻精美的窗户上张挂着绮制的窗帘啊,

  四周有着曲檐的阁楼就矗立在层叠三重的台阶上。

  从楼上飘下来的弦歌声啊,

  那曲调和歌声是多么的悲苦和忧伤。

  谁能弹唱这样悲伤的曲调啊,

  莫非她就是那位哭倒城墙的杞梁的妻子?

  清商的乐调随风传来啊,

  中曲部分旋律回环就象人原地行走一样徘徊不前。

  一曲虽然弹完了但歌声还在反复地吟唱啊,

  那抑郁不平的情绪好象仍在余音中流淌不息。

  我不叹惜歌者在歌声中表现出来的痛苦啊,

  只是悲伤懂得歌者心中痛苦的知音太过稀少!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啊,

  一起结伴从此自由地奋翅高飞!

  【赏析】

  第一层(1-4)句,着重描写诗中主人公之一“歌者”所居之环境。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首句点明诗中主人公之一“歌者”居所的方位,第二句点明其居所的高大巍峨。首起两句,简要介绍“歌者”居所的特点。在都市的西北位置上,有座高大巍峨的高楼,这是一座什么样的高楼呢?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的高楼。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交疏结绮窗”:“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说“交疏”: “疏”,镂刻。“交疏”,交错缕刻。虽解说不同,但均指窗的制造精致。“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结”,张挂。“结绮”,张挂著绮制的帘幕,指窗的装饰的华美。“阿阁三重阶”:“阿”: 这里作曲隅,角落讲。指屋极四面有曲檐。“阁”:就是楼。阁有四阿,叫做“阿阁”。《周礼·考工记》:“四阿重屋”,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三重(台)阶梯。这一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三、四句具体描写居所高楼的外观。从诗句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绝不是一般的平常百姓人家居住的建筑,而是一座建筑考究,装饰华美的宫殿式的建筑。

  笫二层(5-12)句,具体描写楼中“歌者”弹唱的情形和诗人(楼外听歌人)对楼中“歌者”弹唱的感受。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弦歌声”:就是有琴弦之类乐器伴奏的歌声。“音响”:音,指歌声;响,指琴声。“一何”:副词,作何其,多么讲。五、六句是诗人对楼上传出来的弦歌声的总体的感受。在诗人看来楼中“歌者”弹唱的曲调和歌声是非常悲苦哀伤的。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无乃”:犹言大概、莫非、岂不是。是一种不能肯定的揣测的语气。“杞梁妻”:齐国杞梁的妻子;杞梁名殖,字梁,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七、八两句是紧承上句,进一步具体地描写诗人对楼中“歌者”弹唱的曲调和歌声的感受和评价。意思是说,谁能弹唱出这样悲伤的曲调呢?莫非是那位内心深处蕴藏着无限悲哀的杞梁的妻子吧?

  在诗中诗人虽然并没有点明那“弦歌”之声从高楼处飘下的时间,但从情理来说应当是在深夜才是。因为如果是在喧嚣的白天,高楼中随风飘下的弦歌和咏叹是不可能如此地清晰可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诗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忽闻西北高楼上随风飘来的阵阵弦歌,于是披衣户外来到高楼下静心倾听。那情那景是多么地凄清哀惋啊!于是,我们不仅要问诗人你为何夜不能寐?你有何烦心之事?

  同样,我们不仅也要问那楼中“弦歌”的女子,你有啥烦心之事深夜了还要弹唱如此悲伤的曲子?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女子又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她有着什么样的身世和遭遇?是什么原因使她如此悲苦哀伤?从诗的`前四句的描写来看,居住在如此建筑考究,装饰华美的宫殿式的高楼中,照常理来看应该是充满幸福和快乐的,不应该弹唱这样哀伤的曲调才是啊?对此,不由人不生发出无限的想象,而由此而引发出听者和读者的无穷想象,又正是这首诗歌的魅力所在!

  下面四句,紧接着进一步对乐曲的旋律、节奏等方面变化进行了描写,刻画出了一种空灵缥渺,疾徐有致,低徊变化,清婉悠扬的音乐效果。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清商”:乐曲名,是汉代民间最流行的乐调。曲调清婉悠扬,适宜表现忧愁哀怨的感情。“商”本是古代的五音之一。按照古代的乐理,“商”是金行之声(即在五行中对应着金),对应着四季中的秋季。《管子地员篇》中就说:“凡听商,如离群羊。”足见清商音乃是一种悲凉哀怨的调子。“发”:传播。“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乐曲旋律回环往复。笫九句首先点明“歌者”弹唱的曲调名称,是对乐曲开头的描写。笫十句是描写乐曲弹唱到中段的情景。从这两句的描写来看,楼中“歌者”弹唱的是清商的曲调,“歌者”弹奏的技艺又是非常的熟练自然和高超,随着乐曲的弹奏,到了乐曲的中段部分,曲调的旋律慢慢地缓慢起来,把一个曲调反复回环地弹唱着,如同人在原地徘徊往复不在前行一样。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弹”:弹奏。指琴声。“叹”:叹息;但亦有人认为这里指“歌者”的歌声,不应作叹息讲。“再三叹”,即同一段歌词无复呤唱之意。“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余哀”,指“歌者”通过弹唱表现出来的悲哀的意绪,对别人的感染,并没有随乐曲的终止而终止。马茂元先生认为诗人“用‘慷慨’来形容‘余哀’,不仅表现情感的强度,而且从实质上显示出这一悲哀的属性,它在忧伤太息之中,深深寓有抑郁不平之感。”这两句写一曲终结,充分地表现了“歌者”内心深处的痛苦。而楼中“歌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又被敏感的诗人(楼外听歌者)捕捉感受到了。从对诗句对“歌者”琴曲和叹息声的描写中,在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女子的身影。这真是佳人凄清,令人悯惜啊!

  第三层(13-16)句,写诗人(楼外听歌人)对楼中“歌者”的无限同情,愿意成为她的知音,并与她比翼高飞,同她一道逃出樊笼,飞向自由快乐幸福的新天地。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惜”:悲,叹惜。“不惜”,这里并不是说诗人(楼外听歌人)对歌者弦歌声中表现出来的痛苦不同情,而是为了强调对其内心真正的痛苦—“知音稀”的哀伤而故意反说罢了。“苦”:指曲调的哀怨缠绵。“知音”:不仅指精通音律,而是通过音律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的内在涵义,奏乐者的心情。“知音”典出《列子·汤问》,说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来。这二句是说,我所痛惜的不仅仅是歌者弦歌声中表现出来的痛苦,而是痛惜哀伤其内心的痛苦(即伯乐不在、知音难觅)不被人所知晓理会和了解。这两句,既是全诗的一个转折,也是整首诗的点题之笔。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双鸿鹄”:“鸿鹄”,鸟名,善于高飞的大鸟。这两句是说,愿我们(诗人(楼外听歌者)和楼中的“歌者”)像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自在地翱翔吧! 因该说楼中的“歌者”通过她的弦歌声所表达出来的内心抑郁不平的痛苦之情,已深深地打动了诗人(楼外听歌者),引起了诗人(楼外听歌者)内心强烈的共鸣。为什么能打动并引引起诗人(楼外听歌者)内心强烈的共鸣?显然,诗人(楼外听歌者)和楼中的“歌者”一样,有着类似的遭遇和处境,也是一位内心有着同样抑郁不平的痛苦。所以他幻想,愿与她化身为一双鸿鹄,展翅自由高飞!

  当然诗中对高楼中歌者弦歌的描写,可能不过是一种虚拟之笔,是诗人借弦歌者知音不遇的境遇,来抒写自已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罢了。诗末的“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的幻想,也不是诗人一时的自我宽慰罢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诗人这一理想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念及此情,难怪乎吴淇说《古诗十九首》中,“惟此首最为悲酸。”确实如此啊!

【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赏析】相关文章:

1.《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赏析

2.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3.《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原文赏析

4.古诗十九首之《冉冉孤生竹》审美赏析

5.古诗十九首之《东城高且长》赏析

6.古诗十九首之《青青陵上柏》原文赏析

7.古诗十九首之《今日良宴会》赏析

8.古诗十九首之《去者日以疏》赏析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180613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