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江山的一片静美,
不会深刻地鼓动我的心扉。
是劳动改造了自然和社会,
使江山焕发出生命的光辉。
这是诗人郭沫若在《钱塘江大桥》一诗中写下的令人难忘的诗句,也鲜明表达了作者积极入世的创作态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认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以及他一生所从事的所有文化活动,都具有鲜明的现实目的性,就是以之“作为策进人民幸福的工具”。我们所有的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养料、智慧,获得力量;应该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一起在实践中共同提高全民族的道德和文化素质,为全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
今年是郭沫若诞辰120周年。白云苍狗,世事变幻,对于沫若先生的评价虽也有一些从不同视角出发的看法,但沫若先生的文学和学术成就仍然是一份不可磨灭的文化存在。近日来,在北京和郭沫若的家乡四川省乐山市等地陆续开展了“郭沫若国际学术研讨会”“郭沫若诞辰120周年纪念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纪念这位具有影响的文化名人。郭沫若文学和学术成就的再认识、郭沫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郭沫若与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郭沫若与中外文化交流、郭沫若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议题成为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研究者认为,郭沫若先生在文学、历史、考古、艺术、翻译等诸多文化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新文化与旧文化、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郭沫若与时俱进,脱颖而出,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一代百科全书式的巨人。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321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