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郭沫若用铿锵热烈的文字和不畏牺牲的行为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中华民族的赤子形象,爱国主义贯穿始终,暂不论其官场行径,暂不论其为人作风,单凭“爱国”二字,我想应该值得后辈今人乃至众多文人作家去称颂,去学习,去铭记。
读郭沫若的作品,给我感触颇深的除了他那叫喊式的诗风,便是那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怀了。了解他的生平之后,你会发现,在他的生活和思想历程中,经历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从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深刻转变。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他就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始终探寻并摸索报国、救国之路。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他一直处于时代的漩涡中,跟随时代不断前进。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自己颇感觉着也就像大渡河里面的水一样,一直在崇山峻岭中迂回曲折地流着。”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告别自由主义,迷信革命领袖,为保自身政治地位,犯了不可否认的错误,引来众多争议,但他依旧是爱国的。曾经有人给过他“御用文人”、“文学弄臣”、“拍‘舵爷’马屁”、“蜀犬”等头衔或称谓,那也是对其后期错误的一种评说吧。但我认为功过两分,对郭沫若这样一位有争议的文学家,需要“知人论世”,采取科学的态度,纵使其有千错万错,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永远不可被抹去的,而他在人生中迈出的每一步,也都是由爱国主义和时代潮流所决定的。
早在青年时期,郭沫若便有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那是天然地从对祖国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中培育出来的,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斗争和民主革命紧密相连的。面对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困境,郭沫若毅然选择了弃文学医,背井离乡,怀着“科学救国”、“报国济民”的誓愿东渡日本留学,想以此来为国家做一番“切实贡献”。他曾这样说道:“我在年轻时候,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倾向于实业救国。”(《郭沫若同志答青年问》)“从幼就读书。十岁以来就在当时的富国强兵的思想中受着熏陶,早就知道爱国,也早就想学些本领来报效国家。为了满足这种志愿,离开了四川,一九一四年到日本留学,学了十年的医。”(《<郭沫若选集>自序》)他的爱国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要求相一致的,其主要表现是:一,痛恨黑暗、贪腐的社会现实,痛恨造成这种现实的封建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对这一切表示了强烈的愤怒和诅咒;二,热烈向往光明,渴望自由,希望祖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三,为了改变祖国的现状,勇于追求,勇于进取。这种思想支配和指导着青少年时代郭沫若的一切行动。(《郭沫若自叙:我的著作生活的回顾》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288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