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北京的故居来头可不小,最早曾是和珅的王府花园,嘉庆抄了和珅的家后这处花园就荒废了,民国时期,恭亲王的后代将这片地转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为宅院。1963年郭沫若迁居至此,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5年。
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这所宅院原是清乾隆朝宠臣和珅的王府花园。和珅被嘉庆皇帝抄家赐死后,花园遂废。同治年间,此处成为恭亲王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地产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修建成中西式结合庭院。1950-1963年这里先后曾是蒙古驻华大使馆和宋庆龄寓所。1963年11月郭沫若由西四大院5号迁入,至1978年病故,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故居于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6月对外开放。
郭沫若故居的院子是不规则形状,大门为广亮大门,前院有两座小山,居住的院落位于院子的北部,是一个二进的四合院,进入垂花门后是由正房,东西厢房组成的院落,正房与东西厢房都有檐廊,还有抄手游廊将檐廊衔接起来。从正房西侧的耳房可以进入由后罩房以及东西暖廊组成的里院。里院的暖廊把正房的后檐廊,和后罩房的前檐廊连接起来,并用窗户将靠外的一侧封闭,窗户下面安装暖气,形成全室内的环境。
郭沫若故居的正房五间耳房左右各两间,厢房三间,后罩房十间。在后罩房和东西厢房分别是生平展,文学成就展和史学成就展。正房保持了郭沫若会客室、书房和卧室的陈设。后罩房有郭沫若第三任夫人于立群的书房。
步入庭院,草坪上是一座郭沫若先生全身铜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穿过垂花门,是由东西厢房和俩排正房组成的二进四合院,回廊、暖廊将其连为一体,迎面五间正房是郭老的卧室、写字间和客厅,均按原状陈设展览。
郭沫若喜花草、爱自然。他搬到这里后,院内花木增加了许多。一年四季,先是漫坡满坪的“二月兰”报春,接着,柔黄的连翘、含羞似雪的海棠、娇艳华贵的牡丹、淡雅的紫藤、如火的凌宵……交替点缀满园的绿色。即使绿色褪去时,10株硕大的银杏树也会用它特有的美给人们一个金色的秋天……
郭沫若在这个宅院里,撰写了数以百万字的论文、专著及诗歌等作品。故居纪念馆里保存着他的大量手稿、图书和文献资料。如今,院内郭沫若夫妇生前种植的花木茂密葱茏,垂花门内郭沫若的办公室、客厅和卧室依然如故,保持着主人在世时的景象。
故居周边
郭沫若故居处在什刹海前海,周边景点众多,像宋庆龄故居、恭王府、银锭桥、北海公园、梅兰芳故居等,如果有时间可以逛逛什刹海荷花市场、烟袋斜街,转转北京的老胡同,品尝老北京的美食。建议最好的骑单车游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203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