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8月28日郭沫若诗集《女神》出版
1920年8月,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女神》除序诗外共收诗56首。集中最早的诗写在1918年初夏。除一小部分为今年初归国后所作外,其余均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绝大部分完成在1919和1920两年里。
浪漫而狂放不羁的郭沫若在诗集的序诗中以才子加无产阶级的口气宣言:
我是个无产阶级:因为我除个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所以我把她公开了。《女神》哟!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你去,去寻那与我燃烧点相等的人。你去,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姐妹胸中,把他们的心弦拨动,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作者简介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诗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等。笔名郭开贞、尚武、文豹、八儿、汾阳主人、竹君主人、定甫、沫若、夏社、郭沫若、沫、爱牟、郭鼎堂、鼎堂、高浩然、麦克昂、吴诚、林守仁、杜顽庶、杜荃、杜衎、坎人、易坎人、石沱、石沱生、李季、阿和乃古登志、蒙其外史、王假维、郭爱牟、蒙其生、蒙侄、谷人、高汝鸿、郭石沱、佐藤和夫、安娜、鼎、杨伯勉、杜衍、白圭、戎马书生、牛何之、羊易之、丁汝成、龙子、克拉克、江耦、有孤、藤子丈夫、佐藤贞吉、郭麦弱、高鸣等。
1892年,出生在四川乐山沙湾。郭沫若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郭朝沛主要以经商为业,略通医道;母亲杜邀贞是一位没落官宦之家的后代,因此粗通文字,知书达礼。在这样一种开明的家庭环境中,郭沫若不但学习了《四书五经》、《古文观止》、《春秋散文》、《史记》、《汉书》等古代文史经典,而且有机会涉猎《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当时所谓的“闲书”,广泛阅读了大量中国的诗、词、曲等作品以及国外的许多文学作品,尤其酷爱诗歌。这些对郭沫若今后在文学、历史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郭沫若不但钻研书本,而且自幼就有很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政治意识,他在中小学期间就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
1914年春,郭沫若赴日本留学,主修医科。在此期间,他接触到泰戈尔、海涅、雪莱、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由于“五四”运动的剧烈浪潮,激起了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为此他不断地从事着文 学活动,并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合集《三叶集》。
从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空前的高峰时期,收获了大量的诗篇。1921年8月,郭沫若将这一时期所做的154首诗歌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诗歌集——《女神》。《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出版后不久,郭沫若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3年在日本完成学业,而后放弃医务事业回到祖国,在上海从事《创造周报》等刊物的编辑工作。
1924年,郭沫若在翻译过程中,接触到了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由此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1926年,郭沫若受聘到广东大学(即现在的中山大学)担任文科学长。同年夏,随军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此后又参加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春,郭沫若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28年起, 郭沫若去到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流亡生涯。其间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并写了有关的学术著作,对学术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还积极支持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界的革命文化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心急如焚的郭沫若告别家眷,只身一人潜回祖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筹办《救亡日报》,历任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抗战胜利后,仍然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坚持参加反抗蒋介石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曾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长,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等职,以主要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担任过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协名誉会长,为促进世界和平、中外友好邦交与交流等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在文艺创作方面也是硕果累累。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逝世,终年86岁。他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科学文化著述,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122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