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一》歌颂了田园生活,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归”为线索,通过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2.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反抗黑暗,不与当时黑暗的上流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他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意象,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句话里面含有一位诗人的名字,大家注意听,猜猜他是谁?“田园趣,山水情,潜心修意堪陶醉。”(陶渊明)好,那我们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陶渊明哪些课文?有诗歌《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还有学过《桃花源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与世隔绝,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吗?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陶渊明向往的居住地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记得板书标题和作者)
二、知人论世,诗人简介
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会赏诗,还要学会品人。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知人论文。对于诗人陶渊明,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人。自称为“五柳先生”,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到他幼年时,家世已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是他到了29岁才出仕,出仕后他看到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官场黑暗,政治腐败,不久他又归隐。后又几次时隐时仕。到了41岁那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太守派一名督邮来彭泽督察,陶渊明因不愿为见督邮而穿官服束腰带等繁文缛节,他再也忍不下去了,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于是就有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他从彭泽县令职位上退下来后,就再也没有出仕了。从此他就结束了时隐时仕的生活,终老田园。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iyuantianju/249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