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顾城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味。其中的《微风》、《关于风》和《风的梦》可谓是其以“风”为主题意象的代表作,显示出其创作特点和过程,是其童话诗歌特征的写照。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顾城以“风”为主题意象的诗歌创作,欢迎大家阅读!
一、灵感的捕捉与情感的抒发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灵感是“情感被诱动的高潮”,是“创造力达到最终点的一刹那”。顾城的“灵感”来自大自然,在他的眼里,“每滴露水里都有一个世界”(《恢复生命》)。“当灵感到来的时候”,他“想一道春风通过的走廊,在另一端就出现了生长的万物,出现了诗和语言”。
白居易曾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对一首诗来说,情、言、声、义缺一不可,但生命的根基却是情。 “丰富的情感是诗的“血液”和“灵魂”,而“‘抒情’在诗里存在,将有如‘情感’之在人类中存在——是永久的”。(艾青《诗论》)
(一)真——对自然的陶醉和怀恋
顾城曾在《希望的小树》中写,“童年的心,是一片净土……只要有一阵淡淡的春风吹过,就会有无数希望的种子睁开眼睛……”。 法布尔的《昆虫记》牵引着他与自然的对话,自由敏捷地捕捉着每一个丰富而易逝的瞬间:不同速度流动的云、空气中微微荡开的波纹、花被太阳晒开的样子……每一个细节都使他激动不已,“只能扑倒在荒地上企图痛哭,我多想写呀,画呀,记下这一切”。
“顾城之城”站主江晓敏用“真”来概括了顾城的诗——“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间流出来的。读他的诗时,你忘掉了自己是人,你一会儿是瓢虫,一会儿是河流,一会儿又是石头,这是另一层面上的‘自然’”。顾城的诗是他跳出来的心,写的最真的梦。
他的真是对自然的陶醉和怀恋——孩子似的稚幼风格,有着童话般的梦幻情结,是对童话般美好世界的向往。
(二)时代感——对生活的敏感和感伤
经历过中国发生巨变的时代,“文革”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选择“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他企图探索这个世界。《关于风》中,他好奇“苗圃里的小树”和“荒漠上的小树”,同样是树,却有不一样的人生姿态,是因为环境不同,还是人生的选择本来就不同?他探索着,也许没有答案。但是追寻是一个过程,最重要是的过程,因而有没有结果,或许不重要。
《风的梦》——风,有梦吗?会做梦吗?是诗人在做梦?中国正处于梦中!这首诗创作于1982年,回望文革席卷全国之时——人们仿若处于梦境之中,在里面“呜呜地哭了很久”,只有“湿淋淋的太阳”。不放弃,继续追逐,天空也会“梳洗完毕”,会“醒在一个明亮的梦里”。荣格认为梦是一个人的神话,而一个神话是一群人的梦。而顾城,以自己的诗性的笔写出了整个中国的梦。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cheng/298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