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题乌江亭》教学设计

杜牧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杜牧《题乌江亭》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牧《题乌江亭》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

  2、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3、学习诗人借古抒怀、忧时伤乱的情怀。

  4、熟读、背诵《题乌江亭》

  教学重点

  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学习诗人借古抒怀、忧时伤乱的情怀。

  教学难点

  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近经典,能让你走智慧人生之路。有人说:不读红楼,就不懂人生;不品唐诗,就不懂中华诗韵。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漫步晚唐诗坛,体味杜牧咏史诗的韵味。

  二、作者简介:(投影)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三、复习杜牧的诗(投影)《清明》《赤壁》《江南春》《泊秦淮》

  总结:从这几首诗可看出,杜牧善于将国事民忧与诗歌紧密结合,其作品也具有现实主义创造精神。

  四、咏史诗鉴赏步骤

  A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即表达什么情感)(教师补充解说一般有几种:抒怀论史知人;忧世讽今或伤今明世)

  D、写作技巧?

  教师师补充解说:构思上百花齐放:一般有写景抒怀,叙史抒怀,直接议论抒情这几种。技巧方面主要注意其典故,是自比还是对比等。

  五、学习《题乌江亭》

  1、检查预习,朗读全诗(集体)。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提问,引导,明确:吟咏项羽的历史。从诗题《题乌江亭》和诗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可知。

  请一个同学说说有关项羽在乌江亭的故事

  2、诗人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何态度?

  提问两三位同学,对与否请进入诗歌内容,然后再做定论。

  3、析诗:展示诗句赏析其内容。

  小组讨论,发言,教师点拨。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而重新奋发图强,惋惜他英雄事业毁于一旦。借古抒怀(主旨)

  4、朗读诗歌,探讨问题。(个人朗读,教师点评)

  提问: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流露诗人对项羽批评惋惜的态度?从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来?结合现实说说你的感悟。(自由讨论)

  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点拨,主要引导学生从古典诗歌中汲取思想精华,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六、课外拓展:各抒己见

  历代诗人对项羽的死评论不一,请结合王安石的《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说说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的观点。(展示两首诗歌)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批评,惋惜)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赞扬借此抨击南宋委曲求全)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是必然的)

  七、品读经典。

  杜牧和王安石的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写一篇心得,500字左右。

  拓展:杜牧《题乌江亭》鉴赏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杜牧《题乌江亭》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杜牧《题乌江亭》

2.《题乌江亭》杜牧

3.《题乌江亭》 杜牧

4.杜牧《题乌江亭》翻译

5.杜牧 《题乌江亭》

6.杜牧《题乌江亭》鉴赏

7.题乌江亭杜牧赏析

8.杜牧《题乌江亭》阅读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dumu/32551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