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杜牧《润州其一》阅读答案

杜牧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杜牧的《润州二首其一》所抒发的,不过是封建知识分子因不得志所产生的人生无常虚幻的悲叹,但在艺术上独具特色。

杜牧《润州其一》阅读答案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释:

  ⑴润州:今江苏省镇江。

  ⑵向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

  ⑶大抵:大略。

  ⑷可怜:可羡慕。这两句说东晋、南朝士人最为旷达风流。

  1.诗歌首句中“千里秋”三字用语奇绝,请赏析其妙处。(4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1)点明游览时节在深秋;(2分)“千里”两字,既写出了江南秋色广阔无边的景象,又暗含诗人登高望远的意思。(2分)

  2.诗人用对比手法,(1分)将古寺里青苔满阶砌、庭院荒芜萧条与小桥下绿水潺潺流动,泗楼盛景如旧相对照,联想前代人事,吊物怀古,表达了世事小伙子桑的感慨。(3分)

  拓展阅读:杜牧《润州二首其一》赏析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

  这是杜牧游览江南时写的诗。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向吴亭在丹阳县南面。

  首句起势弘远。诗人登上向吴亭,极目东望,茫茫千里,一片清秋景色,给人一种极恍惚无际的感觉。诗人的万端思绪,便由登览而触引,大有纷至沓来之势。诗从眼前的景色写起,再一笔宕开,思忆起昔年游览的情形。“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如今旧地重游,正逢惹愁的'爽秋季节,神往之中隐含着往事不再的悲凉。一景一情,写诗人初上亭来的所见、所感,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颔联没有续写昔年游览的光景,而是以不尽尽之,把思路从昔年拉回到眼前,承首句写诗人下亭游览时所见的景物。润州系东晋、南朝时的重镇,也是当时士人们嬉游的繁华都会。“青苔”二句,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清冷,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然,对仗工整。从写法上看,本来是寺里长满青苔,桥下荡漾绿水,诗人却故意颠倒语序,把鲜明的色彩放在句头,突出一衰一盛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润州一带风物人情的沧桑变迁,这就为下一联抒发思古之情创造了条件。

  颈联再转,让思路从眼前出发,漫游时空,飞跃到前代。诗人由眼前的遗寺想到东晋、南朝,又由酒楼想到曾在这里嬉游过的先朝士人,巧妙地借先朝士人的生活情事而感慨。东晋、南朝的士人,旷达风流曾为一时美谈,可是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都不过是匆匆过客,只留下虚名为后人所倾羡。中间两联由览物而思古,充满着物在人空的无限哀惋之情。

  诗人似乎长时间地沉浸在遐想中,直到日落月出,江面传来一声愁笛,才把他从沉思中唤醒。诗用“月明”表明时间的推移,以见沉思之久。“更想”的“更”字,则有无限低徊往复多情之意。然而这一联的佳处,更在其意境的深远。秋夜月明,清冷凄迷,忽然传来《出塞》曲的悲怨笛声,又给诗增添了一层苍凉哀怨的气氛。诗人由笛声而更想到东晋“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的吹笛好手桓伊,他要借桓伊的笛声来传达心中的无限哀愁。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联系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融为一体。因此,诗虽将无穷思绪以一“愁”字了结,却给人以跌宕回环、悠悠不已之感

【杜牧《润州二首其一》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润州二首(其一)》杜牧

2.《润州二首(其一)》杜牧唐诗鉴赏

3.杜牧《赠别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4.杜牧赠别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5.唐诗《润州二首·其一》赏析

6.赠别其一杜牧图片

7.杜牧《赠别·其一》

8.赠别·其一杜牧的原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dumu/205320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