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伟大的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从巩义笔架山出发,走向洛阳,走向潇湘,走向长安,走向陇右秦川,走向成都……仍然未能停下脚步,仍在行走。就这样,杜甫一生怀才不遇,屡受打击,却一路奔走,就这样他从家乡巩义笔架山出走、到成都落落脚、在陇右秦川歇歇脚、去泰山登高《望岳》、直至长眠在首阳山……
杜甫一生心中萦绕着洛阳、长安,更萦绕着笔架山和中原,心中有庙堂之高,更有江湖之远和黎民百姓之情,而豪情壮行,“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杜甫意念中的行程路线!他的生命从笔架山那孔窑洞开始,那孔窑洞就在郑州向西40公里处,在1300多年前即公元712年的新年,杜甫在巩义笔架山那一孔窑洞中诞生。那孔窑洞在阅尽1300多年的历史变迁后,仍默默无言地完好地矗立着。古往今来因杜甫笼罩其上神秘色彩的那孔窑洞,窑高3.5米、窑宽3.3米、窑深16.7米,是因为“诗圣”生长在此的缘故,那孔窑洞在人们心目中才高大轩敞起来。从此在巩义笔架山上,一处低矮的窑洞存在于天下文人的心中,吸引人们前去朝拜。杜甫一生跋涉,行万里路,且行且看,且行且诗,写下诗文约3000首,流传下来约1500首。这笔架山因有杜甫、杜甫家训“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而闻名于世,杜甫也因走出笔架山巅而辉煌。
为实现心中抱负,杜甫开始了他人生的壮游。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19岁的杜甫从洛阳出发,开始“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旅程。壮游是唐代青年士子流行的做法,他们在壮游中饱览祖国山河,结交气味相投的朋友,诗酒唱和,讨诗论文;拜谒名宦雅士,希望获得赏识,走上出仕当官的捷径。路途之上,在丛台,他结识苏源明,二人骑马射猎于齐景公曾畋猎过的青丘荒野大林;在淇水岸边,他认识了高适,游兖州、泰山,于泰山之畔写下千古绝唱《望岳》: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730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