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疏密有致、虚实相生
(一)疏密有致
从中式古典园林美学的角度来讲,园林中各种景观要素的安排须疏密得当,过于密集难显空灵飘逸之趣,过于稀疏则又会显得毫无深邃、蕴藉之感。下面笔者就从建筑、花木、水体三方面详细分析杜甫草堂疏密有致的空间特征。首先来看建筑安排。杜甫草堂从正门入口开始,依此建造了大廨、诗史堂庭院等气势恢宏的建筑。这些建筑形态方正,排列密集而紧凑,视觉效果相对集中。从诗史堂开始到工部祠品字庭院一段,西边设有水槛,东边设有碑亭,建筑密度相对减小,视野也较为开阔。再沿中轴线向东而行,主要建筑茅屋及辅助建筑花径等景观再次集中排列。如此一来,整个园林就形成了由密到疏,再由疏到密的布局,有效提升了空间的节奏感。其次来看花木造景。整个杜甫草堂花木造景的组织方式多种多样,这造就了配景区疏密得当的空间特征。具体来讲,工部祠品字型庭院与诗史堂的方形庭院中的花木均采用了点植布局,用于衬托建筑、装点庭院的低矮开花类植物比重大。到了茅屋景区附近,植物则采用了群植配置手法,且多为竹、楠等能够掩映建筑的较高植物。再次来看理水造池。杜甫草堂中的水体大多以溪渠形式存在,这些溪渠先后流过大廨门前、柴门前、工部祠后,最终于茅屋前汇聚成一个水面相对平阔集中的池塘。这样的安排使流水有了弛张起阖之感,进一步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效果。
(二)虚实相生
疏密有致是对于平面构图而言的,虚实相生则是从纵深角度着眼的。在园林艺术中,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若论及山水,则山为实,水为虚,论及建筑则墙为实,窗与廊为虚。杜甫草堂在空间安排上就真正做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虚实相生之美:从建筑布局上来看,杜甫草堂的大廨、诗史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四栋建筑为实,连接四栋建筑的通透回廊为虚,草屋上半部的竹篾墙为实,诗史堂和工部祠在半桩台上砌的花窗为虚;从花木安排上看,由红墙围合而成的花径为实,花径两边的植物以及墙外的林木为虚,工部祠后孤立的土山为实,草亭边的林木为虚;从水体设置上看,茅屋前的林塘为实,花木掩映下的溪渠为虚,溪渠上的野渡小舟为实,渠道中若隐若现的石头为虚。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571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