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杜甫的诗歌历来以“沉雄”二字著称,但他的诗作中不乏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清新动人的画面。
肩负了一千多年“诗圣”名号的杜甫,创作了大量为历代称颂的诗歌,当谈及其诗歌风格时,“沉雄”二字的分量自不必说。但其前期创作的诗歌,大多选择了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春夜喜雨》中,作者不遗余力地抒发了自己对春雨的赞美,其语言呈现出一种明丽欢欣的小清新风格。
语言的运用是讲求逻辑的,这种逻辑是思维体验中最自然的状态。文学作品的最大受众应是一些不具备文学理论知识的人,而他们更不应被强迫去理解作者的思维,而是应当在读到某处时,自发地因作品而悲而喜,由心生发出赞同感,这便是文学作品应当呈现出来的逻辑。我相信许多读过《春夜喜雨》的人都有一种欢欣畅快的感觉,这便达到了作者与观众关于审美的要求。从题目看,一个“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文中虽未提及“喜”字,但当通人情的春雨随时节而至,当人们还在熟睡时,它却在以博大的胸怀滋润万物。当一夜的疾风骤雨结束后,推开窗户,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路边各色的花朵娇艳欲滴时,难得你没有被这懂事守信的春雨打动吗,没有由衷地感谢这春雨吗?这是酝酿在整首诗中的情绪,也是触动读者的触发点。
整首诗的主要意象就是春雨,贯穿于全诗的雨既是主角,又是配角。说是主角,是因为从题目开始,作者的叙述便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诗中的雨前乌云、雨后花朵都是为了春雨服务的。说是配角,是因为在作者营造的氛围中,我们见到了满城的乌云,见到了江船上的灯火,见到了花团锦簇,见到了熟睡时万物被滋润。但我们似乎从来都没见到过春雨,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春雨的大小、强弱,但却时时刻刻感受到了春雨的存在。作者正是想通过已写的景象和文章氛围让读者去想象未写之景,玩味作者未直接抒发的感情,从而在更深的层面去反射出作者的审美方式和内心世界。而在尾联中,“花”这一意象的出现则为我们展现了清晨时分,城中被雨浇洗过的花朵生机勃勃,这样一幅清新恬淡、充满希望的场景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城”的意象又让原本清新的意境增添了几分大气、阔远。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311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