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籍

弟子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教育家,山西新绛县人李毓秀编写的少儿启蒙读物,主要讲解了是为人方面的,让我们学是让我们先做好人,再提高文化素养。

《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籍

  《弟子规》源自《论语》与《礼记》,是清朝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编著。全书1080个字,113件事,三字一句,言简意赅。此书凝聚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传递着谦逊、好学、感恩、正德、修身的文化理念。倡导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力行,坚持修己爱人,成就幸福人生。因此,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根本。而在当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重物质,轻心理,重知识学习,轻性情教育的问题;在家庭建设中,存在着重财富积累,轻情操修养的问题。我们总会发现最不礼貌的言行、最恶毒的语言,往往会出现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所以,古人对子女的教育不是看重知识的灌输,而是看重如何做人。做人的不同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命运,做好人,不光影响自己的一生,而且做人的方式、人生观、价值观更能影响子孙后代的幸福。中国首富李嘉诚说:“首先要做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世,比给他金山银山还要强百倍。”而《弟子规》中句句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本讲做人的规矩、规则和方法的书,是一本讲文明礼貌的书。领悟了并能落实到行为上,逐渐就能体会到《弟子规》其实是一本讲人生智慧的书。

  真正的智慧不一定要懂得天体物理,懂得生物化学。应该是面对各种复杂的处境时,我们能顺“道”而行,给自己幸福时,也不忘给这个世界温暖。但是,我们今天吃的每一口食物,喝的`每一口水,呼吸的每一口空气还健康、还安全吗?人与人之间还有多少真诚?多少关爱?多少温暖?虽然现在物质极为丰富,但我们的不安全感、压力感却更大了,我们共同的体会是离幸福越来越远。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国际大会上发出呼吁:“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多年前,去汲取儒家孔子的智慧。”儒家读物中《弟子规》是一本非常系统的、具体的、接地气的教育读本。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断更迭着制度,变化着环境,但是人性中总有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价值传承下来,这才是我们心里真正的火种。《弟子规》是那火种,在历史的辗转中保持着最朴素的温暖。它告诉我们的不是深奥的道理,而是具体的方法。像是一条铺设好了的宽阔平整的大道,是步行,是坐车,是开车,随你。尔后,顺着路向前……在此过程中,学会做父母,孩子就得救了;学会如何健康,身体就得救了;学会如何生活,心就得救了;学会顺应自然生存,人类就得救了……所以,《弟子规》又是一本讲生命幸福的书。

  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力行《弟子规》,有学习后人生幸福、家庭和睦的;有在企业中落实,并实现良性发展的;有在学校中推行提升师生道德水平的;还有在税务局、监狱、执法机关学习落实的……可见《弟子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通用教材,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弟子规》去做,人生之路会更顺利些,少走一些弯路。所以,《弟子规》更是一本让人终身受益的书!

  有位教育专家把《弟子规》比喻成“盐”,虽然在各种“菜”里看不到它,但一定不能缺少它,否则这盘“菜”无法成为“菜”。人们已经充分地意识到知识、金钱与道德的失衡。而我们从《弟子规》入手最方便。《弟子规》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去检点、反省、改过,以此达到身心和悦、家庭和睦、社会和顺,自然和谐。

  我们不能期待一个乌托邦的降临,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去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进而构建美好的社会。《弟子规》已为我们铺好道路,只有一步步实践,才能体会到《弟子规》和生活环环相扣;和幸福紧紧相连;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弟子规和传统文化有何关系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实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中华弟子规第一部

2.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

3.家长读《弟子规》有感

4.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400字

5.弟子规泛爱众一则全文

6.弟子规关于孝的读后感

7.弟子规背后的故事

8.基督徒圣经国学系列之弟子规

9.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规矩的作用

10.对弟子规的解说

【《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籍】相关文章:

1.弟子规和弟子规的解释

2.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的书籍介绍

3.《弟子规》教案

4.弟子规 原文

5.弟子规总则

6.弟子规的要义

7.弟子规易解

8.中华弟子规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dizigui/19299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