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将德育的目标转化为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于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职学生诵读《弟子规》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1.学习积极性不高,混日子心理严重。问卷调查显示,38.3%的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看小说、睡觉,更有甚者,不但自己不听讲反而影响其他人;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不接受教师的批评反而顶撞教师;热衷于上网聊天、看网络小说,无心学习,白天趴在桌子上睡觉,晚上用手机上网。
2.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情绪自控能力差。问卷调查显示,33.3%的学生存在性格偏激问题。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加之家庭的溺爱,思想行为多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喜怒作为判断好恶标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眼神、一句玩笑或无意的一个小碰撞都可以引发积怒甚至大打出手。他们自尊心强面子观念重,一旦遇到伤害自尊心的事就易冲动。
3.缺少理想,缺少艰苦朴素意识。问卷调查显示,13.3%的学生缺少理想,缺少艰苦朴素意识。讲究吃穿,追求物质享受,多数学生不知艰苦朴素是什么意思,结伴进餐馆,节日互送礼物等。在人际关系上追求“义气”,认为为朋友的事两肋插刀是天经地义,不能正确地处理讲义气与讲原则之间的关系。
4.追求异性,迷恋情感。问卷调查显示,16.83%的学生有早恋现象。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提前了许多,因此,他们对异性比较敏感。再加上各种报纸、杂志、电视,特别是网络等媒介的催化作用,一些学生把许多精力用于早恋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5.个性品德差。问卷调查显示,26.3%的学生个性品质差。大部分中职学生语言粗俗、没礼貌、随地吐痰扔垃圾等,完全不顾个人形象及社会公德,给自身及学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二、《弟子规》中的教育资源
1.重伦理亲情。《弟子规》在道德教育方面突出强调“孝悌”二字。“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孝”即孝敬父母,“悌”即友爱兄弟姊妹。
2.重人格完善。对个人的发展来说,完美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成功的目标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弟子规》要求人要“谨而信”,要“泛爱众”,要“能亲仁”,把德育与人格塑造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的人格完善有很大的帮助。
3.德育优先,余力学文。《弟子规》要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之后,才可以学习技能、知识。我们今天学校的德育工作的理念也正是: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才无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危险品”。
4.重躬行的行为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重在躬行。《弟子规》是一本把先贤的道德教义具体化的书,它以孔子的一句德行教育的言论,编成近千字的修养德行的规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侧重于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具体而细致,实践性强,极力于行为教育。
三、诵读《弟子规》的意义
1.有助于增进学生尊老敬长意识。当代中职学生,俗称90后,绝大多数人成长环境优越,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大都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不知道付出,更不会从事任何具体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弟子规》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善待他人。
2.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中职学生不仅是文化知识水平较差,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习惯及个性修养上有欠缺。《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这种直指心灵的教化,对诚实守信品德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在今天的校园里,有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节约的习惯,浪费粮食、水、电、文化用具等现象随处可见,还有一些学生没有集体意识,公众场合语言粗俗、大喊大叫,随便乱扔垃圾。《弟子规》具体而全面地阐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熟读其所要求的行为准则,谨记心头,长期实践,形成良好习惯,进而由良好的习惯塑成富有教养的行为品格。
4.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当代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有着极强的个性,这使他们很难融入集体生活。而《弟子规》中讲述了人与人交往时应平等仁爱、真诚合作、和平共处、敢于奉献、行为文明等。因此,《弟子规》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综上所述,《弟子规》的学习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号召中职学生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弟子规》对当代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dizigui/1598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