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独特的诗性智慧成为不朽之作,传诵千古。作为鹳雀楼的实体,有几人能见,有几人能登,有几人能知,楼之享有大名和王之涣的这首诗是分不开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经典古诗《登鹳雀楼》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据《清一统志》,旧楼在山西蒲州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蒲州今山西永济),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沈括《梦溪笔谈》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世事沧桑,河道变迁,尽管当年的鹳雀楼已淹没于黄河中游,今目的鹳雀楼已非故物,然而诗人的绝唱仍然给我们以启示和享受。
《登鹳雀楼》是首五言绝句,二十个字。前两句写景。“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包含白日、山、黄河、海四个意象(image)。何谓白日,有人说是太阳,也有人认为不是太阳的本体,而是明晃晃的日光。实际上它有双重含义,一重指太阳,另一重指的是与黑夜相对的白天,曹植诗《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苏轼《前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郭沫若词亦有“东方白”之句,白日者,白天也,光明也。原因是白天、光明与“日”是紧密相连的。
“依”不仅有“依傍”之意,太阳、整个白天以至于光明依傍着中条山冉冉消失了,作为诗眼,“依”饱含着感情,白日不仅依傍着山,白日还依依不舍的消失在山的那一面,诗人凝视着这一情景,是眷恋、是惆怅、是赞美,确实难以言表。
秦晋高原是壮丽的,郁郁葱葱的中条山是高耸的,太阳不仅消失在山的那面,整个的白天和光明也消失在山的那面。值得注意的是,“白日依山”不仅写出了白日和山的空间关系,而且写出了白日和山的时间关系、起初是整个太阳,接着是半个太阳,“尽”则是太阳隐没在山的另一面,留下的是晚霞,接着是黑夜,因而“白日依山尽”写出了日落的全过程,写出了光明与黑暗的分野。太阳隐没于山的另一面,光明与白天也将隐没于山的另一面,因而这一瞬间是精彩的,美妙动人的瞬间。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dengguanquelou/254483.htm